【*熱點追擊】中投境外投資接連失利,既有大環境因素也得自我檢查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成立以來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資業務可為不順,遭受了各方的指責。2007斥資30億美元入股黑石集團,如今賬面浮虧近20億美元;同年12月斥巨資56億美元投資摩根士丹利,如今賬面浮虧9.1億美元;2008年9月,在美國斥資54億美元買入的一只貨幣基金也由於跌破淨值而遭遇大規模贖回潮並最終清盤。
相對於中投在海外市場的“不如意”,國際投資大鱷們在國內的投資卻是賺得“盤滿缽滿”。以高盛為例,其於2006年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以來,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此前曾以9615萬元人民幣的投資西部礦業,2007年上市後套現70億元;2010年旗下全資子公司GSPharma持有的海普瑞4500萬股,以148元的發行價計算,在不到3年的時間浮盈65.89億元。對比之下,中投公司在境外的接連失利,似乎有點難以讓人接受。
無可否認,中投公司近年投資的接連失利有其客觀原因。中投公司似乎生不逢時,成立近三年來,有兩年時間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火中取栗”。期間,全球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衰退,亞洲和中東一些主權基金像中投公司一樣,也背負了沉重的巨額賬面虧損。淡馬錫控股的淨投資組合更是在2008年3月31日到11月30日的八個月內虧損約390億美元,資產價值縮水達31%。而中投公司2008年這境外投資組合回報率為-2.1%,從客觀大環境方面來看,中投公司的失利似乎並不難理解。
但客觀環境的不理想,似乎並不能掩蓋中投公司自身的問題。籌備階段,在擔任黑石大中國區主席的香港前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游說下,“迫不及待”地向黑石集團投入了30億美元;2007年低,在全世界的主權財富基金紛紛開始“脫手”金融業的情況下,中投公司“盲目”判斷當時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接近尾聲,是抄底的時機,耗資56億美元投資摩根士丹利,由此造成了今天的巨大虧損。這無不顯示出中投公司當初的“武斷”以及投資風格的不穩健,犯了投資的大忌︰“盲從”與毫無把握的“逆市操作”。由此而凸顯了公司投資理念、經營風格的不成熟,這或許也是各方為什麼對失利糾纏不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顯然,公司在明確投資目的、獨立商業化運作以及專業化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種種跡象表明,當前中投的投資方向也已經由初期的金融業轉為其他更廣泛的領域,如能源和房地產行業等。2009年公司的年報顯示,其去年全球投資組合回報率達到11.7%,相比2008年-2.1%的回報率,已有較大的扭轉。正所謂“路遙知馬力”,對於中投公司的經營能力及盈利水平的判斷,或應從更長的時間去考量。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中國網 (http://www.caihuanet.com)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
FINT[PFSTBMX,21,325,355]
X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