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雙英辯論ECFA 千萬別變愚人節玩笑!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兩岸網台北4月4日報導 就在 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第二次正式協商結束後,總統府和民進黨隨即對外宣布,要安排馬英九總統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進行 ECFA 辯論。諷刺的是,宣布「雙英辯論」的時間,好巧不巧,正是 4 月 1 日愚人節當天。

兩岸是否要簽署 ECFA 這件事,有沒有辯論的必要性,其實是相當值得懷疑的。


這場 ECFA 辯論的目的,究盡真的是對國家提出方向和意義的導引,還是只是為選舉而舉辦的?對照國、民兩黨陸續要公布,五都選舉候選人名單的時機,再看看馬英九的民調,ECFA 辯論的真正成因不言而喻。

兩岸簽署 ECFA,就像當年台灣申請加入 WTO (前身是GATT) 是一樣的道理。台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島國,島國要生存,只能靠貿易,沒有貿易,在台灣這樣資源稀少,人口僅有 2300 萬人的島國,要如何活下去?

台灣若是繼續鎖國,恐怕無法自給自足,就算未來開放恐怕也趕不上世界變化的腳步,更何況在全球自由經貿化的浪潮下,不可能自外於世界他國。

開放市場自由競爭,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是一劍雙刃,對產業有好也有壞,卻是一定得做,甚至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不開放,生命總會自尋出路,扁政府時期的鎖國,並沒有留下產業,綁住一切向錢看的「企業」,前仆後繼的西進企業,已經成為台灣無法逃避的事實。

面對開放造成無可避免的產業衝擊,政府該做好的,是如何推出配套。

媒體、在野黨該關注的,不是要不要簽,而是該要求政府明確告知,那些產業會受影響,哪些產業會受利,弱勢、受衝擊的產業該怎麼保護?政府的配套為何?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看到政府揚言編列 10 年 950 億元基金,提供產業補助、勞工技能轉型之外,其他配套措施完全不可見。

所謂的協助產業升級,截至目前為止,也不知道要做什麼,產業要如何升級?產業升級之後的走向、規畫,甚至是市場在哪?卻什麼都不知道,更遑論是監督機制。

所謂的面對產業衝擊,不是只在談判桌上,延展產業受衝擊的時限,或者是丟錢解決罷了。

重點是在這段爭取緩衝的時間中,能否有效協助產業和勞工一同轉型,轉型之後讓產業和勞工能否存活,產業轉型的方向是否是未來的趨勢,台灣能否成為該產業的領導者或佼佼者?

這些真正該關注的議題,卻從來沒有被放大,被檢視,如果雙英會 ECFA 辯論,只是辯論要不要,該不該,那麼這場辯論會的意義,不過就是個愚人節玩笑罷了!(記者:劉曉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