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PMI指數回落?專家稱保八沒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家表示,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回落預示著中國工業生產增速出現溫和下滑局面,但2010年中國經濟保8的實現是沒有問題的。
中國廣播網6月2日消息,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英文簡稱PMI,是國際通行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它與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GDP、生產者物價指數也就是PPI等經濟指標并行,是政府、銀行、企業用來分析經濟走勢,進行各種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
所以PMI指數被稱作經濟變化的晴雨表。1日是六月的第一天,5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如約而至。指數定格在53.9%,連續十五個月處于50%以上的景氣區間,然而,這個數據卻比上個月出現了1.8個百分點的回落。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走低,到底意味著我們工業經濟擺脫了前段時間過熱的發展趨勢,還是出現了再次下探的危險呢?
正如很多業內人士預測的那樣,五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依舊盤踞在50%以上的景氣區間,然而53.9%的數據和上個月相比有了1.8個百分點的回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數,是宏觀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通常這個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反映經濟衰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5月份采購經理指數下降非常正常:
蔡進:在前一段時間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已經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在這么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基礎之上,再讓經濟像前一段時間那樣加速增長的話不太現實;第二個原因這個PMI的指數有一定的季節性因素的影響,近幾年,PMI的指數在5月份都會出現跟上個月相比一種季節性的回落。
從采購經理指數的11個分項指數來看,有十個指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最大,達到13.7個百分點。最近,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回落,比如國際原油從87美元跌至75美元一帶,印度礦也出現高位回落。這些因素無疑會傳到到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上,進而影響購進價格指數回落。但是讓蔡進擔憂的是,也許這個數據的回落預示著國內需求的萎縮:
蔡進:國內內需的增長出現放緩,特別是像鋼材、石油等等這樣一些大宗商品的市場需求在放緩,也會引起價格波動。
從四月份開始的房地產調控,讓這個房地產市場一片寒蟬凄切,與之相關的鋼鐵、水泥也迅速進入冰封期,于是有人臆測,房地產調控壓制了國內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現在這價格的變化和房地產的調控沒有直接關系,這種聯系我覺得現在沒有事實做基礎。
而在蔡進看來,國內需求的不確定性正來自于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動力不足。控制資產價格的膨脹、大力吸引非公資本投資才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陽關大道:
蔡進:投資的力度有所減弱,真正使得我們民間的資本和企業能夠參與到我們這個投資領域。
同上月相比,在采購經理人指數各分項中,只有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升幅為3.6個百分點。蔡進解釋說,在同期生產指數回落的情況下,這個分項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工業企業銷售不良,出現了積壓:
蔡進:整個生產量的指標在往下行,而庫存的指標在往上走,反應出需求出現一種受阻,導致了庫存的一種積壓。
作為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數,以上種種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再次出現了下探的趨勢呢?張立群分析,僅僅憑借一個短期數據做出這樣的結論恐怕有武斷之嫌:
張立群:就短時間的一個月的變化是不是就預示著經濟走勢向下,這個還很難說。
蔡進贊同這種看法,但是他坦承數據的微妙變化告訴我們,中國經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蔡進:中國經濟放緩的可能性還是依然存在的,是不是反映出了我們國家市場需求的整體增長趨勢在放緩,這個是值得關注的。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回落預示著中國工業生產增速出現溫和下滑局面。有分析認為,據此判斷,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在未來3個季度環比下滑。那么,2010年中國保8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呢?張立群的觀點是保八沒問題:
張立群:年度當中的一些波動,不能說整個經濟增長活力,因為第一階段的增長本來就是一些特殊因素所驅使的,全年達到將近12%的增長也是不正常的,所以全年的增長原來我們的估計應該在9%到10%之間。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表示,在他看來中國經濟不是防止下探而是防止過熱:
賀強:投資、消費、出口三匹馬共同拉動GDP,投資的力度可能比09年有所下降,維持不了8個點的貢獻率,去掉兩個點,只貢獻了六個點,消費哪怕維持不增長,還是4.6,出口零增長加起來是多少呢?10.6了,大大超過去年的8.7了,而現在很明顯,2010年的出口不可能是零增長,實際上2010年有可能經濟過熱。
(程曦?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