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紓困,或將催熱房產股權轉讓
鉅亨網新聞中心
如果一個房地產融資項目在銀行、信托都碰了壁,那么它或許還有一條路,就是進入股權轉讓市場。不過,目前該市場尚沒有統一、專業的監管。
信托從業人士劉擎對記者說,“我曾經接觸過這樣的案例,項目本身不錯,但在銀行和信托都走不通,但是企業還得活命啊,老板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企業資金鏈斷掉,他就很執著,到處找資金,什么PE都見,什么民營老板都見,甚至發動中介咨詢公司也去幫他到處找錢,結果還真融到了資金。我當時就想,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但是項目和資本的市場信息極其不對稱,能夠沖破這些困難找到資金的概率實在不高。不少有識之士更是在大聲疾呼建設和培育場外市場。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建議,應建立無縫對接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充分發揮股份制企業的優勢,建立有效的場外市場,改進主板市場的退市制度和再上市制度。她表示,場外市場是培育企業、整合企業的重要平臺,讓暫時不夠上市條件的公司股票在此流通,為成長中的企業尋求融資的合法渠道,培育公開上市資源。她同時呼吁,建立統一規則指導下的行業自律管理,包括建立保薦券商或做市商制度,由保薦券商和企業注冊會計師對企業信息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或許房地產企業在2010年遇到的融資困境,就是場外市場的大練兵,透過紛繁蕪雜的項目和資金信息,我們看到一個稚嫩但充滿希望的場外市場正在形成。這里的資金和項目信息極度扁平化,資源配置效率也將大大提高,而好的項目和企業也不再因為一時找不到資金而被迫“壯士斷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