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新平衡“亞洲再平衡”戰略要傳達的政治含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22 08:23
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在此前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陽光”莊園,同亞細安十國領導人舉行非正式峰會,所要傳達的政治含義再明顯不過。自2011年訪問澳大利亞,在其國會演講時首次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以來,此次的加州非正式峰會,無疑是奧巴馬驗收其外交政績的機會。從峰會聯合聲明的內容看,“再平衡”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並且還以更“平衡”的方式改進及深化。
“再平衡”戰略主要由三個部件組成,一是加強同亞洲的盟友和伙伴如日本、印度等的關係;二是經由多邊框架如東亞峰會、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協定(tpp)來穩定美國在政治、安全、經貿方面的核心地位,並與亞細安發展更全面的關係;三是維持與中國的穩定關係,包括區域及國際課題上的合作。盡管南中國海主權糾紛的升級,對“再平衡”戰略造成一定的影響,但tpp的簽署,以及亞細安領導人集體出席非正式峰會,顯示美國在本區域的主導地位,確實有所鞏固。
從地緣政治利益觀察,中國崛起所構成的戰略挑戰,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主要動機。因此,一些中國輿論也把近期南中國海的不安形勢,歸咎於美國的這個戰略。然而對於亞洲的其他國家而言,美國的再平衡戰略的利弊卻並非一致。它們不希望看到中美關係因此而緊張,更不愿意被迫選邊站。它們尤其不想改變亞洲以經貿合作為主的區域和平氛圍。這些因素,導致美國必須修正其原先過度強調軍事安全的再平衡戰略基調。
峰會的聯合聲明只字不提“南中國海”,反映的正是東南亞國家這方面的顧慮。同時,奧巴馬在峰會上提出名為“亞細安—美國連接”的計劃,打算在東南亞國家設立三個中心,透過推廣創意與創業精神,來促進美國和亞細安的經濟聯系,也是照顧到東南亞國家維持區域經貿合作,避免軍事競爭的意愿。長遠來看,美國用經貿合作來平衡其原本側重軍事安全的再平衡戰略,將更有助於實現其戰略目標。
中國崛起是各方必須接受的事實,不只其周邊國家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連美國也未能避免跟中國形成共榮共損的依賴關係。同理,中國再不能輕忽其壯大后所產生的國際影響力。全球股市開年來的不利表現,很大原因是與中國經濟形勢的不明朗有關。在安全戰略層面,中國同步增長的影響力意味著外界必然時刻關注其戰略意圖。如何在這方面增強國際互信,將是北京今後需要更多承擔的義務。
對於東南亞國家,美國平衡其再平衡戰略,將可能形成同中國的良性競爭,為區域帶來新增機遇。和中國相比,美國對區域的投資較貼近市場邏輯,也含有較大的技術轉移優勢。但是,中國已經越來越成為亞細安的主要出口市場,對本區域的基礎建設投資也非美國所能望其項背。“亞細安—美國連接”計劃側重推廣創意與創業精神,表現了華盛頓對中國經貿實力的比較優勢的承認,以及它對其本身高階經濟優勢的再發揮。
除了南中國海局勢,朝鮮在發展核武器方面得寸進尺,非但威脅東亞的區域安全,也已經直接在挑戰美國的戰略利益。朝核危機表明,中美之間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至少彼此的對峙將會是損人不利己的。平壤的一意孤行,唯有在中美取得戰略共識或默契后才有可能遏止。同理,美國變更再平衡舉措,在東南亞廣結善緣,同中國競爭交朋友,不但將為區域發展制造更多契機,也能真正確立美國的區域戰略地位,取得真正的戰略平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