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逼退民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國際金融報)
一些二線城市房市以自住需求為主,較為健康。但是隨著向二、三線市場轉移的民營房企增多,可能將泡沫帶入二、三線市場
房地產行業現在出現了耐人尋味的新現象:新地王「央企造」,民營房企退「二線」。像成都中澤置業、中化方興這樣的冉冉升起的「新星」都具有雄厚的央企背景。民營房地產企業難以招架,已經逐步退守二、三線城市。「國進民退」之間,專業人士擔憂:國企房地產開發商壟斷地位給房地產行業帶來陰影。
實力難抗衡
自6月底以19.6億元拿下「朝陽區奧運村鄉(水源九廠東側)住宅地塊」後,成都中澤置業的身份被曝光,為中國電子產業開發公司(CEC)下屬公司,CEC隸屬於中央直屬的特大型國有骨幹企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的房地產開發平台。
「央企實力的確非同一般。」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傑認為,這些原本沉默的央企背景房地產開發企業連續成為「地王」是本階段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特徵之一。現在正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回暖狀態,這些「國字號」選手正是看中眼前的抄底機會。「民營企業怎麼能和國家正規軍抗衡?」
易居房地產上海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分析認為,一些地方政府也樂意扶持區域性國企背景房企。「不過,我擔心,他們的風險意識太弱。」因為搶奪地王就如賭博,賭房價漲,賭地價漲。這些年輕的房地產市場參與者並未曾經歷樓市的劇烈波動。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則認為,這一現象與國企的體制有關,只計算盈利水平而很少注重虧損成本,「而民營企業盈虧都是企業自己的,所以拿地更加謹慎一些」。
無奈轉移戰場
老牌的開發商不得已退守二線城市。以萬科為例,今年萬科共拿下7塊土地,其中一塊位於廣州,其他6塊位於無錫、廈門、青島等二、三線城市。
陽光100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認為:二、三線城市房價與一線城市相比偏低,相對分散,開發商拿地的風險較小。
楊洪旭則擔憂,「一些二線城市房市以自住需求為主,較為健康。但是隨著向二、三線市場轉移的民營房企增多,可能將泡沫帶入二、三線市場。」
躲避「國家隊」的不僅僅是房地產企業,連神秘的民間資本也退避三舍。據一位曾經是「溫州炒房團」北京地區的領軍人物稱,在他熟知的一個溫州投資客圈中,大家把資金集中起來,到二、三線城市開發房地產。」
這些現象,在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眼中,實際為一種「去民營化現象」。他擔心,這會加速房地產業的洗牌速度與幅度。「一些小房地產企業會死掉,國企背景房地產公司會壟斷。這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大勝小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