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證投資分析師:股市階段性調整很可能基本結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9月6日 10:53

中證投資首席分析師徐輝發表評論稱,市場的階段性調整很可能基本結束,未來有較大可能性繼續原有的基本趨勢。

據中新社9月6日消息,中證投資首席分析師徐輝發表評論稱,8月以來,滬綜指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下跌大約25%,而在本周,市場則出現強勁反彈。從最新的形勢發展情況看,主宰市場運行的多空天平開始重新轉換,回到驅動市場走高的原有趨勢上來。市場的階段性調整很可能基本結束,未來有較大可能性繼續原有的基本趨勢。

調整是統一思想的過程


應該說,在8月份出現的這一次調整,是非常有意思的。它的發生,和我們理論界、實業界,甚至政策層面的一些分歧有相當密切的關聯,也即是,究竟要保增長,還是要調結構。最終,溫家寶總理用一句話概括當前局勢,以及未來基本的政策取向--中國經濟處在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應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當然,在保增長的基礎上,同時也強調了調結構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把保增長和調結構辯證地統一起來,在保增長的基礎上進行結構的調整。

體現在市場上,看到這次調整,事實上是對2009年以來的上升行情過程中,整個投資者思路的一個清理過程。從1664點到3400點,股市在很短時間裡上漲超過100%。那麼,在這個時點上上,投資者會想,上漲是不是過頭了,然後又要考慮流動性的問題,考慮業績能不能跟上的問題,考慮金融危機有沒有W型的問題。通過這一次大幅下跌,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一個思路清理。

到最近2700點以下,大家看到事實上流動性這個事情對市場的影響已經趨弱了,因為估值具有足夠支撐力,流動性的負面影響被消除。因為一個15倍左右的動態市盈率,基本上流動性的輕微收縮對其已經不起作用了。

與此同時,原來所謂的「打左燈,往右拐」的現象也是導致投資者不堅定的重要原因。在這個問題上,中央明確要求:未來要在保增長的基礎上進行結構的調整。也就是說,在這個經濟學家、各部委官員爭論不休的重要的政策取向上,也已經得到了認識上的統一了。

2700點隱含5%左右的GDP增速

分析顯示,2700、2800左右的市場估值是偏低的。在給定相對合理的前提下,比如歷史的公司收益率、長期國債利率作為無風險收益水平等等,我們滬綜指的每一個點位,其實隱含了某一個程度的經濟發展的水平。在2700點附近時,根據測算,其在給定合理條件下所隱含的中國GDP的增長速度在5%左右。

5%的GDP增長速度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當前中國的GDP增速肯定會高於8%。根據高盛的最新預測,其認為中國2009年GDP增速將達到9.4%。

從這個意義上,徐輝認為2700點、2800點是一個低估點位。當然,由於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或者其它的一些特定事件,比如清查信貸資金違規入市,導致部分資金倉皇逃遁的影響,市場確實在某個階段會出現非理性的下跌。正因為這個因素,我們一直強調,短期市場不可預測。

但透過短期不可預測,回歸到市場點位所反映的經濟事實上,又能夠看出市場大體處在一個怎樣的水平上。從這個意義上,市場長期運行是具有可預測性。

徐輝分析師表示,回到當前市場,立足於一兩年的曲線來看,它方向是往上的,不管這個過程是怎麼運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股市必須最終來反映8%、或9%這個經濟運行的事實。這樣一個保增長的大基本面下,市場跌到2700的時候,不管怎麼樣都已經跌得差不多了,向下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那8%對應的滬綜指點位是多少呢?筆者測算顯示,它大概在3700-3800點這樣的一個水平。如果說你再給它一個泡沫的話,可能上4000點或者更高。

多空天平開始復位

從最新的形勢發展情況看,主宰市場運行的多空天平開始重新轉換,回到驅動市場走高的原有趨勢上來。

從估值看,當前A股估值已經低於美國股票。截至到8月31日,滬深300指數對未來12個月預期收益的市盈率為15.8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動態市盈率為17.2倍,摩根AC世界指數的動態市盈率為17.1倍。如果說3500點左右,股票和債券吸引力相當的話,現在的股票吸引力更大了。

從資金的情況看,票據的去向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要點之一。一季度是票據發行的主要階段,半年期限也就預示著這些票據將有不少在9月到期。加上近期審計署入駐部分大行查信貸資金去向,這導致部分違規進入股市、樓市的資金大量逃出。這一動作推動了8月市場的快速下跌,也為四季度股市健康運行打下了基礎。因為違規資金走了一大部分,這些資金是最為動盪的短期資金,是加大股市波動的資金。事實上,對於刺激政策的退出時間,筆者堅持以前的觀點,至少會到2010年年中。也就是說,資金的真正收緊至少要到2010年年中。

另外,從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來看,近期樓市成交持續萎縮,並非需求下降所致。更多的是,開發商大量售出商品房後的一種銷售行為所導致。從近期萬科的表態可看出一些端倪。萬科最近認為,當前中國的房地產政策和利率環境,是2004年以來最好的。其預測房價將穩中有升,不會暴漲,利率將保持低位。公司已經將年度新開工面積調升了50%左右,並且可能將下半年的一些推盤計劃延遲到10年初。顯然,這代表了大多數追求利益的開發商的觀點。如果都將推盤計劃延遲,怎麼能出現成交量的上漲呢?當然,當前地價高企已經令到開發商難以順利拿地,甚至部分開發商希望政府推出「物業稅」,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而這些新的因素又構成了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新的均衡格局,在這個格局下,一方面,房地產股票的NAV趨勢依然是向上的;另一方面,政策的風險在加大,如「物業稅」出台的幾率增加。

(張磊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