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儲政策惠及農民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上週五,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等部門向社會公佈了《關於2009年國家臨時存儲糧食收購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眾所期盼的新臨儲政策終於面世了,同日,大連大豆市場人氣大幅提高,當日成交量、持倉量及價格均創年內新高,大連玉米市場也位於年內高點。
新政策激活市場
此次新臨儲政策在照顧農民利益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東北壓搾企業的狀況,不僅引導企業參與收購,還給予收儲企業以補貼,這極大地激發了企業參與市場的熱情。壓搾企業是大豆市場參與的主要力量,企業的參與直接給市場引入了不同的觀點,多空分歧的加劇擴大了市場的持倉規模,套保、套利需求的增加矯正了市場對基本面的偏離。
此次臨儲政策規定了大豆的收購標準為國標三等,臨時收儲價格為1.87元/斤,指定收儲的大豆壓搾企業可獲得0.08元/斤的補貼,即企業的成本可由1.87元/斤下降到1.79元/斤,相當於3580元/噸。從12月2日哈爾濱地區大豆現貨市場看,大豆收購價格基本平穩,略有上漲,收購數量有所上升,油廠入市收購積極性顯著增強。在現貨價格方面,12月2日,哈爾濱地區油廠新豆收購價格為3740元/噸,大連港和天津港進口大豆的報價分別為3850元/噸和3900元/噸,臨儲大豆即使加上100元/噸到大連地區的運費,臨儲大豆較進口大豆相比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從後期看,以12月2日在CBOT盤麵點價,加上海運費及FOB升貼水,美國大豆進口到國內的成本大致在3920元/噸左右,這與臨儲大豆成本相比依然偏高。通過價格比較可以看出,近期臨儲政策實施後大豆流通市場實現購銷兩旺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2008年的臨儲政策發佈後,政府先後出台了六次臨儲收購計劃,收購執行期限調整了三次,每次向社會公佈臨儲收購計劃執行的期限都不長。由於後期市場的不確定性,糧食加工企業不敢貿然入市,以至於到秋糧收穫前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當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後,企業有收購意向時卻迫於採購不到原料玉米而再次停產。此次新臨儲政策在公佈之初直接把收購執行期限放寬到2010年4月底,這樣就為加工企業制定收購計劃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企業入市收購的意願也就提高了。
新政策惠及農民
新臨儲政策突顯了政府惠農的用心和決心。首先是收儲價格提高了,儘管2009年黑龍江產區大豆的種子和化肥價格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政府依然把大豆的收購價格由去年的1.85元/斤調升到今年的1.87元/斤。收購價格改變了,但政府對提高農民收入、保護農民利益的決心沒變。
其次是收購主體多元了,這就改變2008年臨儲收購主體單一的局限,收購網點覆蓋面明顯擴大,農民交售糧食更為方便,售糧成本也得到降低。同時,新臨儲政策還在收儲數量的要求上作了改進,對收儲糧食的數量不作規定,要求中儲糧總公司和指定收購企業對農民願意交售的糧食要不限收、不拒收,實行敞開收購。
2009年10月12日國務院會議針對東北秋糧收購工作作出指示,要繼續對東北產區的大豆和玉米等作物實施臨時存儲計劃,並強調要完善操作辦法和機制。上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等相關單位出台的食糧收儲政策很好地執行了國務院的會議精神,既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也搞活了市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