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中關村轉型路口 電子賣場時代遠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13 08:04


劉佳

“出路越走越窄,還不走就真來不及了。”伴隨中關村的業態調整,在中關村做了七年電子消費生意的王濤(化名)不得不加入“離場”的隊伍。


要走的並不只是劉濤一個。按照最新的《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中關村大街未來3~5年內將完成轉型,現有15萬平方米的傳統電子賣場將逐漸騰退。這意味,中關村將逐步告別電子賣場,轉型為“創新創業一條街”,傳統電子賣場的業態將逐步被新模式和新業態所取代。

電子賣場曾經拉動了整個中關村的IT業鏈、周邊商業、區域經濟以及科技園區的發展。其中一個例子是,1998年6月18日,懷揣工作賺的2萬餘元現金的劉強東,前往中關村創業擺櫃檯,代理銷售光磁品,在短短兩年內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光磁品代理商,他的櫃檯名叫“京東多媒體”,是“京東商城”的前身。

從1998年中關村不起眼的電子商品櫃檯,到上市時市值達300多億美元的京東商城,劉強東用了16年的時間證明自己。但帶給許許多多劉強東們“第一桶金”的中關村,這個曾在中國電子科技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地方,仍需重新證明自己。

轉型路口

中關村曾是國內最大的消費電子集散中心之一,太平洋廣場、e世界、鼎好和海龍四大賣場引領中國電子類品消費的風向標。

開業於1999年的海龍大廈,連續幾年的日均客流量在3萬~4萬人次,到2006年年底,有超過7000萬人次的客流來這裏,當年,現已關閉的太平洋數碼城每天也有4萬人進出。

2013年,在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Android市場一年之后,谷歌的執行董事長埃裏克·施密特(EricSchmidt)還曾專門到訪中關村鼎好電子商城中關村“探探底”。

數據顯示,2002年,中關村電子賣場總營業面積為6萬平方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已增至20多萬平方米。2006年和2007年,隨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開業,中關村IT賣場的面積達32萬多平方米,相當於44個足球場。

不過,2010年至今,經過五年的業態調整與提升,中關村西區的電子賣場面積由43.4萬平方米降至15.06萬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65.3個百分點,占西區總建築面積的4.4%。其中海龍電子市場剩餘商業面積1.5萬平方米,e世界電子市場剩餘商業面積5.4萬平方米,鼎好電子市場剩餘商業面積為8.16萬平方米。

即使在經營面積急速增長的時代,中關村各大賣場所售電子品卻一直在同質化競爭,並沒有多大進展。

在海龍集團董事長魯瑞清所著的《解讀中關村一號——IT賣場的秘密》一書中,將中關村IT賣場人潮湧動的理由歸結為“價格便宜”。“從商戶整體上進行考察,按照單個品種進行計算,毛利率經常只有3%~5%,這在一般商業零售業中是難以想象的。商場式經營業態的平均毛利率在10%~30%是比較正常的,家電連鎖業的毛利率也大大高於IT賣場。”

在低價格、薄毛利的情況下,商戶要維持生存、運營和發展,沒有別的出路,只能拼數量,在有限的櫃檯面積上最大限度實現銷售。魯瑞清曾在書中將IT賣場和百貨商場進行比較,前者單位面積銷售額是后者的五倍左右。以單位面積生的毛利額計算,兩者其實相差無幾。

中關村賣場一位市場管理人員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經營特色是議價模式,此前不少賣家在品利潤日益下降的形勢下,為了生存不得不絞盡腦汁,導致中關村電子賣場強行拉客、非法導購、價格欺詐、售賣翻新電子品等不規範現象屢屢發生,而攤販式經營的管理更是難上加難。與此同時,山寨手機生商和經銷商的空間也在逐漸縮小。

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經營狀況從2008年開始出現轉折。中關村電子品貿易商會和IDC發布的《中關村電子品貿易行業報告》顯示,中關村IT賣場在2009年的電子品銷售總額達220億元人民幣,貿易總額達412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3.7%和3.6%。而此前,此類數據的同比增長基本保持在18%左右。

到了2010年,鼎好電子商城2010年銷售總額92.2億元人民幣,貿易總額159.2億元人民幣,同比2009年分別增長了22.4%和22.5%。鼎好一家的銷售額與京東商城2010年的成績不相上下。2010年京東商城全年銷售額達到102億元,但是,京東相比2009年近40億元的銷售額增長超過200%。

在線上受到京東商城、噹噹、淘寶等大型電子商務對電子品市場的強攻,下與國美、蘇寧等家電巨頭搶市場,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轉變,加之屢屢爆出的不誠信經營行為,中關村賣場的路似乎越走越窄。

電子賣場時代遠去

南起白石橋、北至清華大學西門,全長7.2公里的中關村大街如何告別電子賣場的標籤、改造升級?

根據調研結果,目前中關村大街沿線寫字樓共計36座,總建築面積約170萬平方米,其中辦公面積約68.5萬平方米,商業面積約71萬平方米(樓宇內酒店及設備設施面積未納入統計),入駐企業總數約6663家,空置面積約10146平方米。樓宇內基本業態以辦公、商業為主,商業部分主要集中在餐飲、銀行、賣場、酒店等業態。

按照計劃,中關村大街將重點培育科技金融、創新創業服務(如科技服務、新型孵化器等)、創意文化、商務服務、生活服務等五類平台服務業職能;重點提升信息業、大數據、智能硬件等三大優勢業集群;依托大院的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新興業。

而在中關村大街的36座樓宇中,鼎好、海龍、e世界等10座有業態調整積極性。未來,中關村大廈重點引導業態向總部型科技企業、科技金融及品牌創業服務類企業轉型;中發電子城、大華科技大廈重點向智能硬件等專業領域創新業態進行引導;天作國際大廈、光大國信大廈、九龍商務中心重點向科技金融、初創企業、創業服務、創意文化類業態進行引導。

最為外界所熟知的鼎好、海龍等中關村電子賣場,將整體轉向以企業孵化器為代表的寫字樓。即便保留一些商業,也是一些規範的品牌體驗店,讓消費者在下體驗正牌的品。

事實上,這一變革早已開始醞釀。2011年,太平洋電腦城關門后,海龍、鼎好和中關村e世界三大賣場也早已在嘗試探索新的方向:從電子大賣場向寫字樓轉型。例如,早在2012年,創新工場、清華科技園(西區)已經集體遷址鼎好大廈。

做出改變的,不只是中關村,過去幾年內,深圳華強北、上海徐家匯等國內電子業標誌性的集散地同樣遇到了嚴峻的挑戰。今年2月,位於徐家匯的太平洋數碼二期關閉重建,徐家匯開始“去數碼化”。更早一些時候,華強北也開始邁出轉型升級的步伐。今年9月的華強北創客合作發展交流研討會上,“華強北將從大賣場變成大孵化器,從山寨中心變成創客中心”成為議論焦點。

曾經轟轟烈烈的電子賣場時代,正在離我們遠去。攝影記者/吳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