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濟復蘇重要途徑在于農民增收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文章稱,從當前經濟狀況看,要實現2010年經濟的良好恢復,并有效防止通脹,讓農民收入實現持續較快增加將成為重要課題。
中新社援引農民日報1月4日報道稱,深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2009年已經過去,這一年,中國出臺了一系列各種刺激經濟措施,也在社保就業等各方面進行了努力,經濟狀況在探底之后逐漸企穩,CPI在2009年2月至10月連續9個月負增長后于11月出現正增長。各種經濟數據使人們一方面對于2010年經濟向好的預期增加,另一方面對于通脹的預期也在增加。從當前經濟狀況看,要實現2010年經濟的良好恢復,并有效防止通脹,讓農民收入實現持續較快增加將成為重要課題。
2010年繼續擴大內需的目標實現,需要農民增收。
“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在中國,“出口與投資”這兩駕馬車一直跑在前面,而居民消費增長則相對較慢,2000-2008年,中國投資增長17.9%,凈出口增長34.7%,分別比消費增速快7.2和24個百分點。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為35.3%,而印度為54.7%,美國為70.1%。中國居民消費率不僅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但是消費增長仍然有很大空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有4個百分點,投資則貢獻了7.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仍遠低于投資。
居民消費增長受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農民可支配收入不高。
根據剛剛結束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消息,在克服了各種困難之后,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大關,實際增幅也在6%以上,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相比2007年與2008年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則略有下降。同時,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仍然落后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并未改變。200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擴大為3.36∶1,絕對差距超過1萬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現金收入較上年同期回落11.1個百分點,是近6年來同期增幅較低水平。由于務工收入已經是農民收入增長的“主引擎”,農民務工收入徘徊,將影響農民的預期收入。
2010年的農民就業增收問題能否有所突破,對于擴大農村內需的政策有著比較重大的影響,根本的還是要想方設法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水平。
2010年還將面對的一個挑戰,就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開始增加。而抵御通脹預期也離不開農民增收。
有機構估計2010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有可能達到10%甚至11%,主要原因包括投資增長過快,企業流動性充裕,政府消費規模大等。到2009年9月末中國狹義貨幣M1增速達到29.5%,并超過廣義貨幣M2形成“倒剪刀差”,11月M1同比增速已達34.63%,M2與M1的“倒剪刀差”明顯擴大。2009年貨幣擴張較快是未來通脹壓力的重要基礎性因素。另外,2009年大規模的投資如果沒有相應的消費加以消化,產能再次過剩的危險也將重來。
這種由于流動性和產能過剩而引發的通貨膨脹往往帶來基本生活用品和基本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如果農民收入停滯不前,則對于農村擴大再生產能力產生影響,對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不利影響。因此,在通脹預期下也需要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增加農民收入。市場農產品價格是否合理、穩定,農民生活水平能否得到改善和提高,對穩定幣值、穩定人心舉足輕重。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年,2010年經濟形勢將顯示出中國對于經濟復蘇方案的效果,也決定著未來數年的經濟政策與發展情況。農民增收在2010年將具有特殊的意義。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