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堅持人口國策,歡迎人口負增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製造」在世界上頻頻遭遇反傾銷。

截至2008年,中國連續14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成員,連續3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成員。而最近美國、歐盟甚至巴西、印度等,又紛紛對中國商品徵收反傾銷稅以及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對這種情況的成因,國內的有關認識還未脫離傳統軌道,例如認為這種貿易保護主義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各國政府面臨更多的經濟、政治壓力,因而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等。

而筆者認為,反傾銷頻發背後,還與中國人口問題息息相關。隨著占世界人口總量21%的中國人口城市化以及工業化不斷發展,我國遭遇反傾銷的常態化是必然的。


工業化的基本特徵是生產效率逐漸遠離自給自足水平(因此西方的工業化過去也不可能靠內需實現),工業的這種本性使西方早期的「機器排斥人口問題」一度非常突出,後來隨著西方日益以世界市場為市場、世界資源為資源才得到解決,西方農業勞動力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較徹底轉移的。但全球多數人口要工業化時,這一問題又如何解決呢?

目前中國城市化水平45%,商品對國際市場的衝擊已較為突出。目前中國幾大家電企業不僅生產數以億計的電視等各類家電,還生產5億部手機。中國年產微機1億台,手錶產量占世界的80%,照相機占50%,電視機占30%,家電用品占25%~50%。棉布每年可供給世界上每人7米,鞋每人1雙。鋼鐵產量已經達世界的1/3,據預測6年內將佔到世界一半。

目前中國眾多工業部門的開工還不是很足,形形色色的中國商品已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而改革開放以來卻僅不完全轉移農業剩餘勞動力2億人,今後還要轉移2億人以上。同時,人口會很快超過中國的印度也在崛起中,印度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在焦急地等待加入市場的爭奪。

中印在工業化發展中,對世界市場的衝擊肯定將日益增強,與此伴隨的以反傾銷與爭奪資源產地為特點的新的國際貿易摩擦特徵將逐漸凸現。

當然世界上的商品不可能完全成為「中國製造」或「印度製造」,在這種背景下,中印兩國城市化、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過程,勢必受到外部更多的反制影響,遇到西方在工業化中所未曾突出發生過的問題與阻力。

深入認識中國人口工業化,或中印人口工業化與世界市場的關係、前瞻性認識人口與經濟的關係、中國剩餘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問題,深入思考中國的長期人口戰略,已經非常必要。

目前許多學者,包括許多經濟學者,卻在紛紛對中國未來勞動力的減少表示擔憂。其以完全錯誤方式模仿西方人的研究,將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與剩餘勞動力問題並存的現實,曲解為是中國改革開放加上享受「人口紅利」的結果。同時,又在中國城市化水平僅45%,農業較大規模機械化而農業勞動力中僅從事一產的勞動力仍在1978年近3億水平、城市下崗問題依然嚴重、城鄉「40、50」勞動力大量被企業排斥在外的情況下,預計中國勞動力馬上將出現緊缺,強烈希望調整人口政策以增加未來中國人口及勞動力供應,以及延長退休年齡等,這些短見令人深感憂慮。

應付頻發的貿易反傾銷,要繼續走自己的路,在經濟發展中設法擴大內需,提高我國企業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能力,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升級步伐,以實力增強中國的「話語權」,也要更堅定地堅持中國基本的人口國策,歡迎本世紀中國人口的負增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