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企業憑啥進"百強"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國際金融報)
山西省企業聯合會等單位日前發佈該省2009年企業「百強」榜單,竟有11家虧損企業上榜;上海、河北等地近日發佈的「百強」企業榜單也均有一成以上的虧損企業位列其中。
眾多虧損企業進「百強」,原因在於評選「百強」的主要標準是銷售額。這裡似乎混淆了「大」和「強」兩個概念。
一個企業強不強,主要應看其發展質量,看他是否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其中盈利能力是關鍵。銷售額與盈利能力密切相關,但並不代表盈利能力,而是攤子鋪得大。把盈利能力值得懷疑的企業說成「百強」,無論如何都過於勉強。
「規模效益」是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個概念,但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它已經不能作為評判企業好不好的標準了,企業應該追求的是「質量效益」,盈利能力是其中的主要標準。攤子鋪得再大而不能盈利,非但不會給社會創造財富,還會造成資源能源無端損耗,成為社會的累贅。尤其是在中央一再強調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當下,以規模論強弱更加不合時宜。
虧損企業進「百強」,顯然背離了社會對「百強」評選活動的期望,誤導一些企業走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忽視核心競爭力的老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國家需要既大又強的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但絕不是選一批「偽百強」傳遞錯誤信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