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上台不會對中日經貿關係帶來明顯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9月3日 13:20
分析文章指出,日本政權更迭不會對中日經貿關係帶來明顯影響,因為日本經濟的結構和模式近期內不太可能有大的變化,兩國經濟貿易關係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具有互利共贏。
據經濟參考報9月3日報道,在8月30日的日本大選中,在野的民主黨贏得眾議院480個席位中的308席,以絕對優勢獲勝。稱霸政壇50多年的執政黨自民黨在失去了眾議院第一大黨地位的同時也失去了政權。一時間,民主黨的突起吸引了全球的注意,新政權對中日經貿關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也成為財經媒體關注的話題。
筆者的觀點是,政權更迭不會對中日經貿關係帶來明顯影響。目前,以鳩山為首的民主黨除了擴大分配、加強社會保障、刺激內需、將外需主導型經濟轉化為內需主導型經濟的良好願望外,還沒有更具體的能夠改善日本經濟痼疾的對策出籠,日本經濟的結構和模式近期內不太可能有大的變化。
對於中日兩國經濟貿易關係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具有互利共贏的特性這一點,鳩山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都非常清楚。兩國經貿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是大勢所趨,不會因日本政權更迭發生改變。
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日本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日漸加深,日本的政界和經濟界都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無論哪個政黨上台,也無論誰出任首相,都不能無視中日兩國的經貿合作關係的重要性。
當然,在這次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中,日本從出口急劇滑坡、經濟經歷了比美國和歐洲主要市場國家都嚴重得多的衰退中再次感受到自己過度依賴外需的切膚之痛。所以,民主黨的主張一下打動了很多日本老百姓。擴大分配、加強社會保障,當然是人人都歡迎的,但這是否就能產生刺激內需、將外需主導型經濟轉化為內需主導型經濟的效果,卻是不少日本經濟界人士都懷疑的。
現在,陷入深度衰退的日本經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中國市場。中國高達4萬多億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初顯成效,並成為今年以來日本製造業特別是材料工業等領域呈現出觸底回升勢頭的主要原因。中國經濟依然以8%左右的增速向前發展,產生出的大量需求對日本經濟的復甦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日本新政權雖然會設法擴大內需,但必將會繼續推動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關係。
中日經貿關係的特徵使這一點變得非常明確,那就是,即使中日間政治關係冷卻,也不會從根本上動搖兩國經貿合作的進程。當然,良好的政治關係更有助於推動經貿合作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即將於9月16日出任日本首相的鳩山由紀夫曾多次明確表示,當首相後不會參拜靖國神社,並希望其閣僚能夠自律。與日本前幾任首相相比,鳩山在靖國神社、日本戰爭罪行、慰安婦以及歷史教科書等歷史問題上的認識相對較好,基本上還是積極、正面的。可以預料,在鳩山執政時期,中日之間在歷史問題方面的摩擦會相應減少,這將有利於中日兩國政治關係的發展,從而有助於推動經貿合作前行。
中日兩國今後在環境保護、清潔能源、節能產品開發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前景,隨著中日政治關係的改善,這方面合作的步伐將有望加快。
民主黨領導人曾多次表示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中日兩國的經貿合作關係。在競選期間發表的「政權公約」中,民主黨明確提出,「將積極推進與亞太國家為主的世界各國的自由貿易談判」。日本有關學者預測,民主黨上台後有可能願就中日兩國的自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
由於日本國內的農業等產業的競爭力較弱,而廣大農村地區又是自民黨的主要票源,所以自民黨一直無意與中國就建立中日自由貿易區問題進行認真談判。如果在民主黨執政時期能夠就自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將對兩國經濟帶來重大好處。
當然,隨著兩國經貿往來的擴大,雙邊的摩擦也必然會增多,但這些摩擦不會妨礙兩國互惠合作、共同發展的基本格局。兩國的經貿合作將在摩擦中發展。
今後,摩擦將主要集中在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標準等壁壘方面。日本為了保護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會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一方面會要求中國政府增強打擊知識侵權的力度,另一方面將在海關加強對來自中國商品的檢查檢驗。中國出口貿易受到知識產權保護制約的風險將增加。
技術壁壘將是今後中日兩國貿易摩擦的主要形式。日本是世界上各類商品技術標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食品方面更是如此。高門檻的技術標準無疑將成為日本弱勢農業的擋風之牆,不能排除日本今後進一步提高技術標準的可能。中國的出口商品,特別是農產品必須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符合日本食品衛生標準,否則將會被拒之門外。
(袁甲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