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央行復制推廣信貸質押再貸款護航實體經濟開啟新型量寬之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12 08:18


最近,央行發布了公告,公告稱,在前期山東、廣東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可復制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重慶等9省(市)推廣試點。看似一則不起眼兒的公告,里面卻包含著豐富的資訊,筆者認為,這是真正的中國版的量寬政策。

為什么這么一則公告值得“大驚小怪”呢?這里不得不對外國版的量寬做一些分析,權衡其中利弊。


美國版量寬:簡稱qe,以美國前聯儲主席伯南克推出的qe為例,美聯儲每月購買美國財政部和企業債券共850億美元,此次qe當時被稱之為qe3+qe4。從這次版本的qe分析,其中的一個變化是,由過去的全球購買美債,變為美聯儲購買,原因是全球各國,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不再直接購買美國債券,即將本國的貿易順差收入變成美國債券。第二個變化是,美國實際qe量並不算大,太大則容易引起惡性通脹。第三個變化是,美國直接由聯儲購買企業債券,意在由聯儲為企業輸血,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做法。應該說,美國版的qe體現了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

歐洲版量寬:歐元區的qe,大體上與美國版的類似,都是在一些項目上做文章,都沒有運用通用的量寬政策,比如直接印鈔給各個歐元區國家。因而歐美版的量寬實際上都有效避開了通脹這個地雷。

日本版量寬:日本版的與歐美版的大為不同,日本版的實際是無限期無限量的qe版,完全是安倍的隨心所欲的結果,安倍第一任的四支箭的首支就是qe和同時進行的日元貶值,上任之初就換掉了央行負責人。但是,我們看到,日元貶值和無限期無限量的qe,除了對貿易出口為主的企業提供助益外,主要的就是推高了日經指數,當然,安倍最想要的通脹也有了一些成果,日本的物價確實有所提高,只是其消費稅的提高又自相矛盾地打壓了消費需求,因而並沒有令日本經濟走上良性軌道。這種版本與我國2012年之前的版本完全相同,但是效果上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我國正處於房地產最旺盛時期,房地產的資金密集特征本身需要這么做,而日本則沒有這樣的環境,因而這種qe方式很難奏效。

上面的分析得出了兩個qe方式:即一是如歐美版的“選擇性”qe,主要針對企業提供有限的流動性,以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此種qe不會帶來廣泛印鈔提供增量流動性帶來的通脹;二是如2012年之前中國,以及當下日本的無限期和無限量的qe。后一種qe的危害性在中國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經濟,並且也留下了深深的後遺症。筆者認為,前者顯然是非常正確的一種qe方法,這種方法應該被當作主要的qe方式。

現在來分析一下中國央行推出的中國版qe的利弊。

中國央行上述公告顯然就是中國當下國情的一個新型版本的qe。

中國企業目前的國情之一是:國企普遍背負較重的銀行負債,且負債率普遍較高,超過70%警戒線的不在少數,這已經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目前國企改革箭在弦上,其中的一項改革就是對國企資產的監管問題,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主要就是日常監管,並解決了政府直接管理企業的弊端;第二個問題就是由政府任命企業負責人,變為向社會聘任職業經理人,而對這一點來說,可能遭遇的問題就是,這么大一個負債包袱,要讓職業經理人來處理,恐怕會嚇退許多職業經理人。為什么?因為企業的負債已經到達極限,新任職業經理人沒有資金當然玩不轉,哪怕企業再優秀,離開資金的支援也難以游刃有余。所以,央行此舉其實意在打開國企的貸款之門,而這扇門就是信貸質押再貸款。央行此舉實際上是擊中了包括央企和地方國企在內的數千家企業的穴道,國企規模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因而筆者要感到“驚訝”。

中國地方政府的難言之隱是:數量達到了10萬億之多的債務令地方政府沒有能力再繼續融資支援“新型城鎮化建設”。前期,財政部曾以置換的方式完成了3萬億的地方政府債券置換,當然這些債券絕大多數都是優質資產,但這些資產的收益率很低,而且回收投資收益的時間很長,這必將“壓抑”地方政府的投資積極性。

央行此次在公告中提到: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地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轄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部分貸款企業進行央行內部評級,將評級結果符合標準的信貸資產納入人民銀行發放再貸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圍。這實際上向市場透露了一個重要資訊,央行將“購買”地方政府債券,甚至是地方性銀行債券。

如此一來,這等於告訴市場:央行將為解決地方政府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以及國企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買單!這就是真正的中國版qe!

對於此次中國版qe,筆者的看法是:由於央行此舉既解決了國企和地方政府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又滿足了當下正在進行的改革對金融支援的渴望,所以,此次金融改革是非常專業的,這應該也是中國金融改革史上最成功、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次改革,同時還避開了通脹這個地雷。它還有一個延伸意義上的解讀,就是通過央行此舉,將推動我國債券市場走向規範化、標準化。(本文作者陳維君系職業投資人、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有著二十年的股票和期貨投資經驗)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