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鋁與力拓交易失敗的原因
鉅亨網楊祺 上海
近日,中國鋁業宣佈,力拓董事會已撤銷對2009年2月12日宣佈的雙方戰略合作交易的推薦,並將依據雙方簽署的協議向中鋁公司支付1.95億美元的分手費。
至此,這項舉世矚目的195億美元的巨額交易宣告失敗,中鋁對這一結果感到非常失望。
中鋁與力拓的交易之所以失敗,首先在于二者最初簽署協定的目的。對力拓而言,答應中鋁注資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解決自身面臨的近4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問題,其中包括今年10月份到期、需要現金支付的89億美元債務。
而現在,力拓正尋求通過實施配股融資、與必和必拓建立合資公司等方法解決債務問題。力拓表示,未來公司將通過配股方式籌集152億美元資金。力拓5日還與必和必拓簽署協議,擬在西澳設立鐵礦石合資公司。為使雙方在該合資公司中股權對等,必和必拓將在協定生效后向力拓支付58億美元,以將其在該合資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5%提升至50%。這兩項措施可以使力拓的資金壓力明顯減少,于是,中鋁的注資就顯得不那麼必要。
股價的變化也是這項交易未能善終的重要原因。按照2月12日中鋁與力拓簽署的協定,中鋁將以72億美元認購力拓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分為A和B兩部分,A部分將以每股45美元的價格轉換為力拓英國公司和力拓澳大利亞公司的普通股,B部分將以每股60美元的價格,轉換為力拓英國公司和力拓澳大利亞公司的普通股。在總發行額中,A部分為31億美元,B部分為41億美元。
在簽約當時,可轉換債券對股票有很高的溢價:相對于力拓英國公司2009年1月30日每股15.06英鎊的收盤價,A部分溢價為107%,B部分溢價為176%;相對于力拓澳大利亞公司2009年1月30日的收盤價,A部分溢價為68%,B部分溢價為124%。因此,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艾博年曾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易,為力拓集團的股東提供了超常的價值。……資產定價本身也相當好。”
可是,在交易公佈后的三個多月時間裏,國際主要金屬產品的價格均有所反彈,礦業市場出現回暖趨勢。當前力拓英國公司每股價格在30英鎊左右(約合48美元),已超過協定中可轉換債券A部分的價格。力拓股價大幅走高,導致交易條款對力拓來說顯得不太划算。
也有專家認為,政治因素也是交易失敗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勇認為,中國國有企業在“走出去”時會經常遇到各種政策限制。一些人出于文化和意識形態差異等方面的原因,對中國缺乏信任感,有些人還惡意炒作“中國威脅論”。
因此,當交易宣告失敗后,一家美國報紙如是說:“在經濟狀況、政治風向以及股東反對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這筆交易的失敗命運已經註定,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外界,尤其是澳大利亞,對讓中國擁有如此巨大自然資源儲量后果的擔憂情緒。”
業內人士認為,事實上,澳大利亞部分人士對中鋁與力拓交易的一些擔心是不必要的。即便這筆交易成功了,中鋁在力拓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8%,遠未達到控股地位。中鋁作為一家有色金屬企業,自身並不需要鐵礦石,鐵礦石價格高對中鋁只有好處,沒有理由去壓低鐵礦石價格。
力拓在拒絕中鋁融資入股的同時,還宣佈與競爭對手必和必拓加強合作,組建西澳鐵礦石合資公司。業內專家認為,這將使國際鐵礦石資源更加趨于壟斷,應引起中國相關企業的高度警惕。
在全球三大鐵礦石生產企業中,力拓與必和必拓分別位居第二、第三位。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70%就集中在力拓、必和必拓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手中,高度壟斷的鐵礦石供應格局,使礦山企業相對下游鋼鐵企業明顯處于強勢地位,並使這個行業的利潤大幅向上游資源企業傾斜。即便是今年全球鋼鐵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礦山企業依然有豐厚的利潤。
在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中,力拓與日本新日鐵在5月26日達成了粉礦價格下降32.95%的協定。隨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宣佈,中國鋼鐵企業不能接受該協議。
至于中國拒絕力拓與新日鐵的協議跟力拓拒絕中鋁的交易是否有關,蘭格鋼鐵資訊研究中心專家房榮榮認為,二者應該沒有什麼關係。與中鋁的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力拓與中方談判的砝碼,但事實上,力拓此前對這項交易已沒有很大誠意;此次董事會上,短短數小時就給出了對這項交易的結論,說明會前已有默契。
此次力拓與必和必拓宣佈建立合資公司,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說:“該合資公司將世界級的鐵礦石資源、基礎設施和人員組合在一起,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對所有利益相關者來說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這個“最好的結果”對于下游鋼廠來說絕不是福音。曾有過海外買礦經歷的投資人張捷認為,隨著鐵礦石巨頭壟斷地位的加強,雙方在建立價格同盟方面將更為方便。中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應當對相關企業進行反壟斷審查,防止這些企業利用自身壟斷地位危害中國鋼鐵產業的利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