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繼續體現政策支農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1月31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若干意見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具體提出了五項要求,27個小點。【全文】【相關專題:農業股受惠“一號文件”】
五大類為:
一、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二、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三、加快改善農村民生,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
四、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五、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27條的主要內容為:
1.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
2.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市場調控機制;
3.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
4.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業農村;
5.大力開拓農村市場;
6.穩定發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
7.推進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
8.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9.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
10.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
11.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
12.構筑牢固的生態安全屏障;
13.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
14.提高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水平;
15.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
16.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
17.繼續抓好扶貧開發工作;
18.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19.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0.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
21.積極推進林業改革;
22.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23.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制度創新;
24.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
25.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的建設;
26.進一步完善符合國情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
27.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政策解讀
繼續體現政策支農 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從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加快改善農村民生、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5個方面,著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努力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進一步完善、強化近年來“三農”工作的好政策
對“三農”投入首次強調“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擴大了馬鈴薯良種補貼范圍,新增了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把林業、牧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首次納入補貼范圍。首次提出要在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限價;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
把產糧大縣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
要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要求,加快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重視耕地質量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支持農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機耕道路和農田林網建設,把800個產糧大縣的基本農田加快建成高標準農田,建立穩固的商品糧基地。
相關閱讀:明確嚴禁擴大農地入市試點
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等傾斜
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存量不動、增量傾斜的原則,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
適時采取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等臨時收儲政策
文件提到,要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并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統籌制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規劃,加大力度建設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設施。
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該文件稱,針對農業農村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發展農村小額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政策
該文件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
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工具規避市場風險
要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并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統籌制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規劃,加大力度建設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設施。并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拓展交易品種,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
投資策略【專題】
政策構成農業板塊長期利好 解析農業板塊投資機遇
農業股受惠“一號文件”
“一號文件行情”漲多跌少 相關板塊直接受益
通脹預期+政策扶持:推動農業股超越大盤
(趙楠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