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後奧運發展報告:五大因素決定後奧運經濟表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8月3日 13:25

北京市發改委報告認為,五大因素決定後奧運經濟表現,即:發展階段,城市特點,外部環境,籌辦模式,應對安排。

中新社援引瞭望新聞週刊8月3日的報道稱,北京市發改委《關於北京後奧運經濟發展有關問題的報告》認為,歷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後奧運經濟變化,之所以出現不同表現,與五方面因素直接相關。

其一,發展階段。奧運會舉辦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處在比較發達階段、城市化程度已經較為成熟的城市,後奧運經濟波動相對明顯。如洛杉磯和悉尼在奧運舉辦時全國人均GDP為1.6萬-2.3萬美元;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不發達,又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在奧運會後的經濟表現要好一些,如首爾,1988年韓國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


其二,城市特點。人口規模和市場容量較大的城市,後奧運經濟波動相對小一些,如首爾1,200多萬人、亞特蘭大427萬人,在所有主辦城市中表現出了更強的經濟穩定性;投資消費結構、產業結構越成熟穩定,相對成績就越大,經濟結構處在變動發展中,新的增長極多,衝擊就相對小。

其三,外部環境。所在國家和區域經濟規模大、宏觀經濟穩定、或處在整體上升期,則能更好地吸納化解局部衝擊和波動。尤其是在市場程度加深、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更是如此。洛杉磯和亞特蘭大後奧運對經濟影響沒那麼大,很大程度原因在此。首爾在奧運會後經濟能保持上升態勢,與韓國處在重化工工業化階段、快速發展過程中密切相關。巴塞羅那奧運會後經濟下滑與歐洲不景氣有關。

其四,籌辦模式。主辦城市採取的運作模式市場化、商業化程度越高,後奧運經濟表現則更好,如亞特蘭大和洛杉磯;奧運場館設施及相關投入規模愈大,則相應可能影響更大,如巴塞羅那和雅典。

其五,應對安排。市場開發、場館利用等方面,會前準備及前後銜接得愈充分,則後奧運經濟波動相對愈小,如亞特蘭大、首爾都因此贏得了更好的經濟效果並避免了低谷效應。巴塞羅那的場館設計方針是「最小限度上滿足奧運會,最大限度上滿足市民需要」,其90%以上的場館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且規模適中,使得巴塞羅那在場館賽後利用上成效顯著。

報告的結論是,「後奧運經濟表現並沒有必然和統一的規律。」也即後奧運經濟下滑並不是規律性現象,即使有下滑的情況,一般而言時間也較短,在奧運會後第二、第三年,就會趨於正常。

(袁甲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