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移動實現全球首張1588v2商用試驗網路部署
鉅亨網楊祺 上海
7月1日消息,浙江移動已完成分組化移動回傳網的IEEE 1588v2方案部署,並成功將TD-SCDMA業務遷移至該網路,從而實現全球首張1588v2商用試驗網路的部署。
據悉,該網路採用了華為設備;此前中興、大唐移動、普天等TD-SCDMA設備商均有透露已採用新型授時方案,繞開了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據中國移動人士透露,從2008年3月開始,中國移動攜手多家TD系統廠商啟動了“TD-SCDMA系統GPS替代方案”等一系列TD-SCDMA技術工作。
中國移動替代GPS的新技術,一方面通過有線傳輸網路傳送精確時間同步信號;另一方面利用中國自主發射的北斗衛星作為時間信號源,使用北斗衛星與GPS衛星雙模授時,並互為主備用。最終從時間信號的來源和傳輸兩個方面相結合,徹底擺脫對GPS的依賴。
據瞭解,在3G三大標準中,CDMA2000和TD-SCDMA均是基站同步系統,TD-SCDMA需要在基站內置GPS實現基站間同步。基站工作的切換、漫遊等都需要精確的時間控制,因此同步問題對于移動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的CDMA網路,曾經因為美國GPS未授時,出現過癱瘓事件。在此前很長時間裏,由于缺乏先進的網路同步技術,TD-SCDMA基站普遍採用GPS同步,這一依賴自從TD二期設備以來已經有所改觀,各廠商普遍推出了支持GPS、北斗及傳輸提取時鐘等多種同步方式。
今年2月,中國移動將替代GPS技術,與全新的一體化天線、調整最佳的時隙配比一起歸入“TD-SCDMA創新”項目。中國移動明確指出,TD-SCDMA系統是全網同步系統,要求所有基站之間嚴格保持時間同步;目前,時間同步完全依賴于美國GPS系統實現,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目前,該時間同步技術方案已基本確定,傳輸設備合作廠家均已完成產品開發。並已在實驗室環境下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時間精度和頻率穩定度均滿足TD-SCDMA系統的授時指標要求。同時,基于北斗衛星的授時方案也已在研究院實驗室完成測試,並顯示具有和GPS系統相同等級的授時精度,可滿足TD-SCDMA同步要求。
華為公司表示,中國移動從2008年初開始攜手華為探討採用1588v2替代GPS時鐘傳送技術,為其網路向LTE演進奠定基礎。
1588v2是由IEEE(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制定的時鐘標準,定義了分組網路實現時間與頻率同步的技術。在TD-SCDMA制式下,及移動網路向LTE演進后,時間同步成為提升無線頻譜效率的必備條件。現有的兩種時間同步技術中,1588v2時鐘同步技術有效解決了GPS時鐘投入成本大和安裝困難的問題,是移動網路向LTE演進的基礎。
2009年3月,中國移動組織多城市多廠家啟動移動回傳網IP化測試,浙江移動率先採用近2000套華為PTN設備構建其移動回傳網,是現在全球最大的分組化移動回傳網。2009年5月,浙江移動基于此分組化移動回傳網完成了1588v2試商用部署。
據介紹,北斗系統與美國GPS都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衛星導航系統,前者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后者知識產權歸美國軍方所有。美國GPS經營多年,產業鏈相當成熟,其最大優勢便在于成本。
C114諮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專家,獲悉北斗授時方案造價成本相當高昂,單向授時10000元人民幣左右;而GPS則較低,僅為800元人民幣左右。兩者在現有基站均有專門的插槽,可在現有基站保持正常工作狀態下實現熱插拔工作。
眼下,在時間精度、模組造價成本等方面北斗一代相比GPS還存在差距,但是隨著北斗二代建設步伐的加速及北斗產業能力的提高,北斗衛星通信系統的優勢將逐步顯現。
這兩類時間同步方案,中國移動近期組織對進行了多處現網試點,進一步在實際網路環境下進行研究和驗證。同時,結合傳輸網路的整體演進,研究GPS替代方案的引入實施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