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分析〉西方影響力式微 亞洲將擔起大任 尤其是中國印度巴西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報導


全球市場經過一番劇烈震盪後,外界都想知道究竟哪些國家的前景值得期待?專家指出,歐美市場在這波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以往動見觀瞻的地位已不復見,接下來將由亞洲市場擔負起領頭羊的重責大任。

去年一場號稱 30 年代大蕭條後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機,不僅重創歐美經濟,也讓全球市場歷經劇烈震盪。早在2005 年就曾指出美國抵押貸款市場存在問題,警告投資人應及早拋售相關資產的里昂股票策略師 Christopher Wood 在《Barrons》撰文指出,接下來長期牛市會落在亞洲。

本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西方國家,未來長期經濟成長恐陷入遲緩。雖然近期美國 PMI 大幅上揚,顯示製造業活動開始逐漸活絡,汽車銷售更因為政府「舊車換現金」刺激方案而大幅上揚,不過 Wood 認為目前還缺乏更具體跡象,顯示美國消費需求真正復甦上揚。

即使未來幾個季度中,美國與歐盟的銀行狀況逐漸改善,這些地區的消費者還是免不了長期緊縮消費支出,民眾信貸需求將遠不如過去 5-10 年間那般旺盛,西方國家可能持續籠罩在通貨緊縮的氣氛中,經濟則將長期欲振乏力。


直到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能顯示美國與英國的消費經濟已慢慢恢復,Wood 指出,歐美仍處於日本 90 年代末期所陷入的流動性陷阱 (Liquidity Trap) 當中,雖然政府當局正動用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力圖解決問題,一旦貨幣政策無法再發揮具體效用,歐美將踏上日本後塵,步入經濟長期低迷,失業率節節攀升的困境中。

反觀亞洲與其他新興市場,卻是當今全球股票投資人最顯著的投資地點。這些地區的表現明顯超出去年秋季以來的低點。從今年初開始,亞洲地區股市迅速復甦,交易量不斷上揚,也顯示國內投資人正積極參與亞洲內部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西方國家寬鬆貨幣政策的最大受益者非該國消費者,反而是亞洲國家與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其中最重要的就屬股票與房地產兩大項。主要是受到過去一年多來,政府寬鬆貨幣政策實施後所流出的資金持續投入所致。

亞洲與新興國家範圍廣大,究竟哪些標的值得投入?Wood 指出,若是一般不具備新興市場專業知識的投資人,單純只想把目標集中在三大市場,他會建議將資金投在中國、印度與巴西。

由於中國是個指令性經濟與私營部門資本主義混合的市場,若民眾將資金投入藍籌股,大多會鎖定某些國有企業,例如中國移動 (CHL-US)、中國工商銀行 (1398-HK)、中國人壽 (LFC-US) 與中國石油 (PTR-US)。

優點在於,這些主導企業無須面對競爭威脅,也不容易產生公司治理的弊端。但這些公司並非純粹的資本主義企業,若這些企業決定改變遊戲規則,投資人必須監管其中的風險並承擔後果。

印度的運作模式則與中國截然不同,該國股票市場偏向美國模式,不僅擁有超過100 年以上歷史,更有大量企業與各種不同類股可供選擇,以及較西式的法律制度。Wood 指出,若只能選擇一個地方,他會在印度投資。此外,出口總值並不在該國 GDP 的計算公式中,相比之下,中國反而比印度更重視出口數據。

至於巴西,該國央行把基準利續下調至 8.75% 後,接下來通貨膨脹的機率極低,年底前再度降息的機率不大,將有利於中產階級的發展。而巴西豐富的天然資源,也是外界無法忽視的利多。

有人納悶,金磚四國中的俄羅斯為何沒有出列,Wood認為俄羅斯並不差,但其多元化遠比不上巴西,而該國經濟太過於仰賴石油資源,並非投資的最佳選擇。

雖然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增長已逐步放緩,但尚未出現過度悲觀的預測。中國今年在振興經濟方案的拉抬下,想「保八」應該不是問題,本年 GDP 成長應在 8-9% 之間。

有人擔心接下來中國經濟是否會再度吃緊,Wood 不認為短期內中國經濟發展會猛然踩煞車。至於印度今年雖然面臨旱災問題,但經濟成長力道依舊強勁,可能會在6% 以上,現今該國的借貸體系的體質依舊健康。

至於西方國家,可預見貨幣政策會繼續寬鬆好一陣子,但持續太久反而可能引發亞洲地區投機性泡沫,不過上述情況有政策解決之道,未必會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亞洲新興市場明顯缺乏消費者債務、公司債與政府債務,這些地區普遍擁有高儲蓄率,因此壓力也遠比已開發國家減少許多。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