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鐵路乘車新規何以制造新的不公

鉅亨網新聞中心


鐵道部新規從12月1日起將執行,新規中不利于乘客的一些規定被視為漠視平等原則、人為制造社會歧視。

據南海網11月30日報道,從12月1日起,鐵道部新修訂的《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和《鐵路旅客運輸辦理細則》將開始執行。新規除了變更兒童票身高標準外,涉及車票改簽等方面也做了重大調整。但是,相關規定卻讓人大感意外,百思不得其解。

據悉,新規要求普通列車火車票改簽須在開車前辦理,如遇特殊情況,須持相關證明并經站長同意在開車后2小時內辦理。若為動車的車票,則不受上述限制。動車乘客沒有趕上動車組列車的話,車票并不作廢,還可以去辦理改簽手續。新規還規定,除非有特殊情況并經列車長同意,持低票價席別車票的旅客不能在高票價席別的車廂停留。至于高票價席別能否在低票價席別的車廂停留,暫未見有何說法。

倘若相關報道無誤,新規的這些做法簡直令人咋舌。這么做既是單方面制定不利于乘客的退票規則,還等于是在人為劃分普通列車乘客與動車乘客的不平等地位,進而涉嫌制造了新的社會歧視。這種漠視人權的思維不僅與時代格格不入,也暴露出了鐵路部門的自相矛盾。

以往乘坐普通列車,改簽須在開車后2小時內辦理,這已經被外界視為霸王條款。不料此番制定新規,甚至還不如以前的規定。乘客在列車上,出于各種原因難免在車廂內走動,這在以往并無限制,而如今卻規定持低票價席別的乘客不得在高票價座位的車廂停留,這無疑又是一種特權思維在作祟。對此,人們不免要問:普通列車乘客或持低票價席別車票的乘客難道就低人一等不成?


就此還不得不追問:鐵道部制定這些限制性規定究竟出于何種考慮?這么做究竟有何用意?又想起到何種作用?

這種將乘客區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不由讓人想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生于美國的民權運動。那時候,由于種族隔離制度,美國黑人雖然獲得了自由,但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未能取得平等的社會地位。當時美國南北各州在餐館、旅社、醫院、車站等公共場所中按種族進行劃線,白人和黑人各有自己的活動區域。為了打破種族歧視,當時的民權人士發動了罷乘運動,進而又發起“自由乘車”運動,最終在全國范圍內打破和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自此后,“人人平等”等人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為現代社會一個公認的、穩固的價值觀。

鐵道部新規和上述情況固然不可一概而論,但相關規定漠視平等原則、人為制造社會歧視的做法卻值得警惕。

退而言之,相關部門這么做或許只是出于一種商業上的考慮。在新規制定者看來,誰付的錢多誰就能享受更好的服務。這在市場社會中,可謂司空見慣,合情合理。問題就在于,鐵道部是一個行政機構,而非商業公司。既然鐵路運輸的建設投資與運營來自于國家財政支出,花的是納稅人的錢,這就決定了,鐵路運輸部門不能完全從商業化的角度,而應基于為納稅人服務的政府理念來進行運營與服務。換言之,鐵路運輸部門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必須更多考慮廣大公眾的利益,而不能完全依照市場化的原則辦事——除非以鐵路運輸部門民營化、市場化為前提。

由此也可看出,身處市場化競爭狀態的鐵路運輸部門,由于自身屬性與具體運作方式之間的矛盾,業已呈現出人格分裂的病態。新規對普通列車乘客與動車組乘客、低票價乘客與高票價乘客進行區分并實行差別服務的做法,無疑是這種自相矛盾的具體表現。

無論出于何種考慮,新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特別是基于鐵路運輸部門的特殊性質,這些做法不僅于有意或無意中制造了新的不公,傷害了乘客的尊嚴,而且嚴重違背社會平等的時代精神。一旦付諸實施,新規很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社會不滿情緒,進而增加鐵路運輸部門的工作壓力。

(段明霞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