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常振明執掌中信 整體上市推進在望

鉅亨網新聞中心


12月29日,中信集團方面確認,原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常振明出任中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免去孔丹的中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同時,原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國立擔任中信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同日,在中信集團的網頁上,相關高層管理人員的信息已全部更新。

現年54歲的常振明服務中信集團多年,多次臨危受命故有“救火隊長”之稱。他曾挽救瀕于破產的中信嘉華銀行,解決中信泰富(00267.HK)的外匯巨虧危機,并在2009年4月開始出任中信泰富主席。

孔丹在今年年中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中信集團的優勢之一,是保持了領導層相當程度上的連續性,形成相對統一的文化。


孔丹在今年初曾提出中信集團整體上市的構想,而常振明此前也透露過對于中信集團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比如,如何在整體上市的基礎上進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然后再分別上市,以及如何對上述模式進行管控等。

“救火隊長”

常振明1983年畢業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后獲美國紐約保險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從畢業后到2004年,常振明一直效命中信集團,歷任中信實業銀行副行長、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信集團常務董事兼副總經理、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和中信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2004年9月,常振明調任建設銀行行長,當時正值建行股改進入關鍵時期。隨后兩年內,建行完成了重組、股改和上市三級跳,常振明可謂功不可沒。2006年7月,常振明從建設銀行行長的位子上退下,同時履新中信集團總經理。

當時有分析認為,常振明回歸中信集團之際,恰逢中信集團金融改革大力推進之時,常振明再次成為“推手”。同在2006年,在前任董事長王軍退休后,孔丹成為中信集團第四任董事長,他與常振明搭檔的幾年間,中信集團的整體財務狀況大大提升。

今年5月,孔丹在香港出席中信銀行國際的活動時對本報記者表示,中信集團最在意的是如何協調旗下所有業務的協同優勢。在2009年全球環境下,雖然資源類業務受到些影響,但其他金融業務的發展都很好。

中信集團年報數據顯示,2009年總資產達21538億元,凈資產達135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091億元。利潤總額為354億元,凈利潤近190億元,同比均有30%以上的增長。

在資本市場仍記憶猶新的中信泰富危機中,常振明又一次扮演救火隊長。2008年中信泰富因外匯合約導致當年的稅后股東應占凈虧損為126.62億港元,而常振明入主后經過大刀闊斧的重組,主力發展特鋼、鐵礦和內地房地產等三大產業,至2009年中信泰富已扭虧為盈,凈賺59.5億港元。

“新搭檔”

1947年出生的孔丹則功成身退。他2000年從光大集團調任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6年起任中信集團董事長,在中信集團工作了整整10年。

目前中信集團共有九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市場四家,H股市場五家。孔丹曾指出,希望把集團整體上市作為一個契機,把加強協同效應、風險管控、戰略管理及相應的資源配置作為推動集團經營方式轉變的抓手。

而常振明也曾指出,未來有些課題需要研究,比如,如何在整體上市基礎上進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然后再分別上市,以及如何對上述模式進行管控。

常振明的新搭檔是來自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田國立。

這位外來者于1960年12月出生,畢業于湖北財經學院基建系基建財務與信用專業,大學本科學歷。田國立于1992年出任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1994年任建行總行營業部總經理,1997年升任行長助理。

1999年,田國立出任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兼宏源證券董事長,2004年升任信達資產總裁。今年7月,信達資產完成股份制改造,由財政部采取獨家發起的方式,將原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整體改制而成。公司注冊資本251億元人民幣,財政部持有100%的股份。田國立出該公司董事長。

信達資產是內地處理不良資產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中,率先完成處置任務,并嘗試商業化轉型的公司。中信集團對于田國立的評價是,“熟悉銀行、投資和金融資產處置等業務,處理復雜問題和經營管理的能力比較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