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月CPI溫和上揚需有效管理通脹預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12月CPI繼續溫和上行,同比上漲1.9%,專家表示,目前中國尚不存在通貨膨脹,但管理好通脹預期有利于民眾生活和經濟健康運行。
據新華社1月21日報道,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繼去年11月由負轉正后,12月繼續溫和上行,同比上漲1.9%。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也同比上漲1.7%。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說,“CPI由負轉正警醒我們高度關注物價走勢。鑒于總供求的大格局和糧食連續豐收,今年的物價應當是溫和可控的。”
此間經濟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中國尚不存在通貨膨脹,但管理好通脹預期有利于民眾生活和經濟健康運行。
2009年2月份到10月份,中國的CPI連續9個月負增長。由于中國經濟形勢回升向好,從7月份開始CPI呈現同比跌幅逐步收窄之勢,物價延續平穩回升態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熊鵬告訴記者,CPI降幅收窄并由負轉正主要是因為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回暖帶動總需求回升,此外11月份以來的低溫、雨雪天氣也帶動了食品價格上漲,天氣因素對食品價格的影響預計將會延續至3月份。
“當前物價拐點已過,上漲壓力日漸顯現,未來食品價格上漲以及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因素疊加可能會推動通脹預期持續上升,建議管理層未雨綢繆,加強通脹預期管理。”熊鵬說。
專家指出,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價格的溫和上漲能夠促進就業和企業投資,民眾收入也會相對提高,從而增加消費,帶動經濟新一輪增長,但是物價過快上漲將會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計,如果沒有其他突發性因素,2010年全年CPI同比漲幅會在3%-4%之間,屬于溫和上漲。
“一方面,經濟繼續復蘇支持物價回升;另一方面,隨著春節臨近,食品價格將出現季節性回升。此外,經濟回暖帶來的居民消費升級以及政府上調資源產品價格也會拉升居住類、娛樂文化消費和交通通信等非食品價格。”熊鵬說。
瑞銀證券等機構對2010年全年CPI漲幅的預計也在3%-4%的區間內。
瑞銀證券中國經濟研究主管汪濤表示,短期內通脹不會是一個嚴重問題,不過,食品價格由于去年以來的恢復性上漲,再加上提高農產品收儲價格等政策因素,漲幅可能會大于5%。而除食品外的核心消費品會因全球需求疲弱而面臨下行壓力,并且,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難以完全傳遞給CPI。
“比如,鐵礦石現貨價雖然漲得很快,但鋼價由于產能過剩,一直是有漲有跌,這會令汽車、家電等消費品的價格漲幅十分有限。”汪濤說。
200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本月召開的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對這組關系再度加以強調。
21日央行發行的900億元3月期央票中標利率為1.4088%,較上周再次上行4.04個基點。在此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2010年1月18日起,上調除農信社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外交學院國際金融系主任歐明剛表示,此舉是央行管理通脹預期和流動性過剩的舉措之一,對市場心理預期具有調控作用。
“在對通脹預期的管理上,應堅持動態微調、靈活適度、前瞻操作的原則,同時高度關注充裕流動性帶來的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波動。”歐明剛說。
招商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葛兆強表示,為應對通脹預期,貨幣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可以著力于調控信貸節奏、防止熱錢流入并合理地引導預期。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20日在香港表示,2010年內地金融機構人民幣新增貸款的控制目標是使其下降至約7.5萬億元人民幣,通過合理的監管要求抑制泡沫并避免矯枉過正。
2009年全年的CPI比上年下降0.7%。但由于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以及房地產價格的高企,人們的生活實際感受會有與統計數據不一致的感覺。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CPI權重的調整可以根據民眾飲食習慣改變、消費升級變得更為科學,避免出現“豬肉推動型通脹”類似的情況,從而使得CPI能更全面地反映民眾生活的實際成本。
(袁甲峰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