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超國民待遇”時代終結 外企應停止抱怨順應轉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華的境外企業特別是歐美日企業,應該停止對中國引資政策調整的抱怨,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的投資經營方式,抓住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戰略機遇。

據中新社11月18日報道, 此間官方媒體18日發文稱,在華的境外企業特別是歐美日企業,應該停止對中國引資政策調整的抱怨,摒棄對中國經營環境變革的猜忌,在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的投資經營方式,抓住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戰略機遇。

新華社的文章稱,2010年堪稱境外企業在華投資經營的新元年。過去近30年用“市場換技術”而給予外企“超國民待遇”的時代正式終結。境外投資企業理應順流而行,主動適應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所帶來的一系列新變化。

中國將于下月開始對在華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這意味著中國境內所有內外資企業統一了全部稅制,外資享受“超國民待遇”的時代正式終結,一視同仁的市場環境將讓內外資企業在同一平臺上展開公平競爭。


文章說,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以及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市場經濟體制趨于完善,對于外國企業來說,制度性成本明顯降低,外企不再享受“超國民待遇”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它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

文章指,在華的境外企業應該正確理解:無論是更加優化公平的市場環境,還是對外商投資結構、技術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都是當前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深刻變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文章說,在華外企如果不能打破慣性思維、傳統模式,還試圖施壓中國政府繼續賦予其“超國民待遇”,還吝嗇投入最新技術或進行最新技術的研發,只是單純將中國視作擁有廉價勞動力的加工生產基地,那么其很難適應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隨著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大市場”將加速形成,必將成為外企未來經營增長的重要支撐。在這種形勢下,外企應該做的不是抱怨和猜忌,而是切實依靠自身在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改進,將中國內地作為它們的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消費大市場。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