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可否考慮適時恢復廣州期貨交易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0 10:00


中國期貨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走過了從起步到繁榮、走向規范和成熟的不平凡歷程。1990年10月鄭州商品交易所前身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成立,開始引入期貨交易機制后,一度各地涌現各種期貨交易所50多家,期貨經紀機構1000多家。經過1993年與1998年兩次清理整頓,期貨交易所合并為大連、鄭州、上海三家,期貨公司減到180多家。

廣州是全國期貨業發展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l992年9月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1993年設立了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后與廣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合并為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在1996年開始的全國期貨業清理整頓中被關閉。但廣州地區的期貨交易沒有停止。目前,廣州有8家期貨公司,10家期貨營業部,廣發期貨和長城偉業居全國期貨經紀公司前10強,聚集了一批富有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的期貨從業人員,期貨市場運行質量和規范化水平明顯提高,廣州期貨代理成交額約占廣東(不含深圳)的95%、全國的8%。尤其近年來,廣州相繼建立了塑料、金屬、糧食、煤炭、石化、化工等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十分活躍,加上廣東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制造業迅速發展帶來對大宗商品的龐大需求,廣州擁有恢復設立期貨交易所、提升期貨市場功能的發展基礎和獨特優勢。

期貨市場的超常發展,反映了區域經濟金融發展的需求和態勢。處在新的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大格局下,我們認為,在廣州恢復設立期貨交易所,應是建立競爭有序的全國統一市場體系總要求相適應的舉措。用發展的眼光和創新的思維,加快推動在廣州恢復設立期貨交易所,也是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客觀要求,有利于推動珠三角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更大范圍的產業梯度轉移,促進珠三角地區優化經濟結構、完善生產力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實現一體化發展,并帶動整個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推動粵港澳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構建穗深港金融業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格局,打造具有廣泛經濟腹地和強大產業基礎的國際金融中心集群區,為建設世界級大珠三角城市圈奠定基礎;是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戰略選擇,有利于增強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強化廣東在東盟乃至泛東南亞經濟區的戰略地位,保障我國經濟走向全面開放進程中的金融安全,為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和維護國家政治經濟安全作出貢獻。

當然,恢復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需把握好幾個關鍵環節,要有一個高新起點。就目前的環境而言,要聚合多方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互動和金融市場融合效應,可以考慮聯合有關部門和機構特別是港澳相關金融機構參股,合作共建廣州期貨交易所,推進穗港澳全面接軌國際的金融改革先行區建設。最要緊的,是要創新交易品種。我們認為,依托廣州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的市場交易基礎等優勢,組建初期可重點考慮選擇熱軋板卷、紙漿和廢紙、茶葉以及以美元計價的離岸商品如鐵礦石等作為上市品種,努力爭取推出石油期貨產品;從長遠看,則應主動參與碳排放量交易機制及規制體系的討論和制定,積極探索推出碳排放量期貨交易產品。在促進期貨公司發展壯大方面,除了支持期貨公司加強風險管理,推進業務創新以為,尤其需要加強與港澳乃至東盟國家期貨業的合作,培育扶持若干家規模大、資本雄厚、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期貨公司或金融控股集團。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