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貸比創5年新高?銀行隱性加息攬儲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截至4月底,商業銀行總體存貸比已達69.5%,排除票據融資影響后已創下2004年12月以來的新高,為應對存貸比超標壓力,部分商業銀行“隱性加息”以吸引存款。
據證券時報5月19日報道,WIND資訊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6.3萬億和46.2萬億。由此可得銀行業總體存貸比已達69.5%,雖然這一比率較今年2月份存款最為緊缺之時有所下降,也低于2008年1月份的近期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9年7月以來短期的票據融資紛紛轉為中長期貸款,至今已有1.8萬億,若排除票據融資影響因素,則69.5%的存貸比已經創下2004年12月以來的新高。從銀行抵抗風險的角度看,存貸比過高意味著銀行庫存現金存款準備金不足,應付客戶日常支取和結算的能力嚴重下降。
從一季報也不難發現,多數股份制銀行存貸比已經明顯超標,6月底前達標難度不小。各銀行一季報數據顯示的存貸比為:交行78%、招行77%、中信銀行77.91%、民生銀行83.35%、興業銀行80.08%、深發展79.55%。6家銀行的存貸比均明顯超過75%的監管紅線。
“加息”攬儲推升存款成本
近期,在理財市場上,股份制銀行紛紛加大了對公對私的攬儲優惠力度。例如,深發展銀行最近重新推出的“金抵利”產品就有這樣的優惠:客戶在該行存入9萬元一年期定期,存款當天即可獲得一條10克的金條以抵充利息。按照黃金交易所近期掛牌價,該筆存款的年利息為3%以上,相當于2.25%的法定年利率的1.3倍。為規避高息攬儲的指責,該行在內部將其定義為一款保本型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
同時,大部分銀行以高息吸納協議存款。某保險公司資管部告訴記者,4月以來,銀行提供的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協議存款都比以往高出了5至10個BP,與去年同期形成鮮明對比。對此,中信證券國際認為,在銀監會加強貸存比監管的背景下,高貸存比的股份制銀行負債成本或將提高。
國有銀行同樣為不斷高漲的存款成本而發愁。記者從工行獲悉,該行近期要求各分支機構在保證客戶和存款資源不流失的情況下,分期分批全額將3年期及以上存款轉化為理財產品或1年期及1年期以內存款,以降低利息支付成本,并進一步加大對低成本負債品種特別是活期存款的營銷力度,提高全行活期存款的比重,努力降低付息率。
有分析認為,隨著通脹預期不斷升溫,即使央行不加息,銀行吸納定期存款成本也已顯著提升。居高不下的存貸比和存款成本,都將進一步制約銀行發放長期貸款的意愿。
(郭建英?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