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美關系:期待四十不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17 07:58


未來十年中美關系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還是會像以前一樣繼續保持“非敵非友”的關系?

習近平此次訪美,形式上是對美國副總統拜登2011年8月訪華的回訪,但雙方都清楚此訪意義重大,遠超外交意義上的回訪。這次訪問,恰逢美國大選年,又在中國的領導層發生更迭之前。美國各界高度關注,一是因為習近平的特殊身份,二是因為去年中美摩擦加劇,此刻“中國話題”正被美國逐漸升溫的選戰炒得越來越熱,不少美國政治人物以對華強硬來拉升人氣。這種趨勢令人不由對未來中美關系充滿憂慮。因此有媒體期待習近平訪美,“或為未來10年中美關系重新定調”。


自中美建交以來,中美關系總體態勢是既重要又復雜。一方面中美在意識形態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且雙方缺乏戰略互信;另一方面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已是高度相互依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關系這種既重要又復雜的現狀,決定了只有兩國最高領導人投入關注,才能得到有效協調和發展。如果沒有頻繁的高層互訪,中美之間的問題可能會更多、更嚴重。

在正式訪問前夕,習近平接受《華盛頓郵報》書面采訪,向美國表達了坦誠與友善。肯定“中美關系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和最具潛力的雙邊關系之一”;并安慰美國,“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未來十年中美關系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還是會像以前一樣繼續保持“非敵非友”的關系?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的中外專家們各有看法,但均認為在中美實力此消彼長的現實形勢下各自應該調整心態,減少猜疑,擴大合作。用基辛格的話來說就是,“中美兩國應共同進化。”

“他們”與中美關系

縱觀中美關系史,從四十年前尼克松訪華實現邦交正常化,到鄧小平“破冰之旅”,再到后來歷屆兩國元首,他們都在各自任期伊始或前夕,便著力通過高層互訪推動兩國關系發展。

2月14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抵美。西方主流媒體無一例外地在醒目位置圍繞未來的中美關系大做文章。

不管是《紐約時報》不事渲染地認為習近平此行將試圖向美國介紹自己,還是《華爾街日報》稍顯樂觀地報道其訪美有望緩解兩國互信赤字,抑或是英國《衛報》“習近平并不輕松的華盛頓之旅”的保守觀望,無疑,中美關系在2012開局之時再度牽動了國際神經。

歷史仿佛重演。已有西方觀察人士將此行程與歷史上197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的“破冰之旅”、200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胡錦濤的“新世紀之訪”比照,認為這又將是新階段中美關系的開啟之旅。不過,也有國內專家并不認同這樣的對比,“習近平此訪是在兩國元首去年達成的合作框架下,進一步推動各項協議的落實,并推動兩國關系進一步向前發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室主任劉卿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至于有媒體分析認為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換屆前夕均會重點訪美是否已成慣例,他表示不認同,因為訪美與否由兩國利益決定,而非人為安排。

不過,美國人的興奮有其道理,因為40年前的這個時候,正值春寒料峭之際,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由此開創了中美關系的春天。40年后的今天,世人關心的是,一直曲折前進的中美兩國關系在新十年開啟之際的歷史節點上,將呈現怎樣的走勢。

“那個戴牛仔帽的老人”

時間已經過去33年,姚鳳北和他的老友、中國駐休斯敦前副總領事劉一斌聊起鄧小平訪美的經歷,依然難掩激動,因為“那個戴牛仔帽的老人”給包括他在內的美國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平易近人與細心讓人感覺不到是一位領導人”。

劉一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姚鳳北1979年與鄧小平合過影。“當時在美國留學的臺灣人姚鳳北,在接待鄧小平的活動中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當時這位34歲的年輕人比較害羞,在見面會后大家與鄧小平合影時躲在外圍沒有參加。合影結束后,鄧小平走到他身邊說:“來,咱倆單獨合個影。”

劉一斌是在鄧小平訪美事隔十年后到休斯敦工作的,他在工作、生活中接觸到的不少美國人,都對鄧小平贊譽有加,原因是“他親切溫和的形象打消了他們心目中固有的中國領導人呆板、嚴苛的成見,在所到之處有極好的人緣”。

“他們都沒想到,鄧小平會戴上牛仔帽觀看美國人騎牛騎馬競技表演。”劉一斌說,類似這樣的舉動讓美國人對中國開始重新認識。

這樣的鄧小平同樣被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傅高義高度評價,認為這“顯示出他杰出的公關才能”。現年82歲高齡的傅高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和他此前撰寫經典之作《鄧小平傳》一樣,將不吝贊美之詞送給鄧小平,他回憶說:“在得州的賽馬盛會上,他欣然戴上一頂大牛仔帽,給美國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的坦率與平易近人給大多數來訪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人則相當欣賞他的智慧。”傅高義認為,這讓人們意識到,是鄧小平給中國帶來了新生,并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當然,鄧小平訪美除了用平易微笑融解堅冰,更重要的是傅高義口中評價的“智慧”。“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他總是引導他們談一些與其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同時也會向他們透露兩三件重要事情,這些事情通常比他在國內的公開談話深入些”。

這些事情在傅高義看來,主要有三點:第一,十年動亂已結束且不會重演;第二,中國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愿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努力;第三,中國需要向其他國家學習,但也要保持政治和經濟上的獨立。中國不會屈服于任何外來的壓力,也不會將自己置于容易受到壓力的境地。

傅高義認為,這樣的智慧使得雙方在解決中美關系中最大的障礙——臺灣問題上得以達成共識,使鄧小平在國際上的威望不斷提高,在國內的聲望也與日俱增,并成為新中國新時期的實際領導人以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劉一斌總結認為,鄧小平訪美不但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闡明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還為中國今后的外交戰略打下了基礎。實踐證明,韜光養晦的外交方針在此后數十年中為中國發展贏得了重要時機,塑造了良好的國內外環境。

胡錦濤的“中國旋風”

1989年,在外交部工作十余年的劉一斌前往美國休斯敦總領事館赴任。同年,由于中國國內一場政治風波,之前已經漸次增多的高層互訪暫停,直至1990年再次逐步恢復正常。

相較以往,整個90年代的兩國領導人互訪和會晤頻繁。但是,“兩國關系一直是起起伏伏,一波三折。”劉一斌認為,這主要因為美國是實用主義至上的國家,雖然其出于一些利益需要和中國簽署一些協議,但是,當有新的利益需求時則不惜違背承諾。這十年間,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推動下,中美關系取得新進展,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連任成功次年即訪華,其繼任者小布什則在上任第二年便到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美決定建立兩國元首定期會晤制度,美國正式宣布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此間,中國“入世”成功。這些在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中美關系史研究會會長陶文釗看來,都是這段時期兩國關系間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后者,堪稱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性事件。

2002年4月27日至5月3日,一股“中國旋風”見諸美國媒體顯要位置,剛剛經歷了頭一年“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的美國人,對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的到訪充滿期待。在此之前,兩國國內對于雙方是否進行反恐合作的問題爭論甚熱,“當時國內有些人擔心合作會引火燒身,有些人則認為是共同利益指向。”劉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到訪的胡錦濤還特意前往參觀位于紐約的世貿中心遺址并敬獻了花圈,對“9·11”事件中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對所有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這些舉動讓尚未完全走出痛苦陰霾的美國人深受感染,也使得“中國旋風”一度掀起熱潮。同時,這些舉動也對上述爭論予以回答,用行動表明中國會在反恐活動中與美國合作。

胡錦濤強調,他此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與美方共同落實江澤民主席和布什總統北京會晤時達成的共識,保持兩國高層戰略對話與交往的勢頭,推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向前發展”。推動兩國在反恐、經貿等領域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磋商與合作繼續取得進展。同時,通過兩國領導人加強對話與接觸,針對兩國關系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努力排除干擾,推進合作。

在出席由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等8個美國團體舉行的晚宴時,胡錦濤發表題為《增進了解與互信 努力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演講,還特別提出中美發展雙邊關系的四原則:雙方應加強高層戰略對話及各級別、各部門之間的交往;雙方應加強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雙方應在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等重大問題上加強對話與合作;雙方應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基礎上處理分歧。

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的陶文釗認為,胡錦濤訪美堅持了中國政府的既定外交政策,當然,也做了與時俱進的調整,這種調整同樣也體現在他后來任國家主席的外交方針中。“去年,胡錦濤訪美與奧巴馬達成協議,要致力于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伙伴關系,就是兩國關系的新成就”。

不過,劉一斌和陶文釗均認為,這樣的成就背后,同樣經歷了諸如南海事件等一系列美國在中國周邊到處插手、牽掣中國發展的諸多波折。因此,去年初,胡錦濤在一片“中國紅”的背景下造訪美國,被視為推進新十年中美關系的重要訪問。

習近平被寄厚望

除了中國領導人積極主動訪美,近幾任美國總統對與中國的關系也越來越重視。從尼克松訪華后至今的六位美國總統中,除了里根是上任后第四年訪華,克林頓是1997年連任成功后第二年訪華,還有福特、小布什為上任后第二年訪華。而老布什與目前在任總統奧巴馬均為上任當年即開啟訪華之旅。

“美國總統訪華并無定式,他們無論什么時候來訪都由其現實利益決定。”劉卿說。不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則傾向于“從這些總統訪華的節奏來看,可以認為他們對于中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并認為,過去十年間,中美關系不變的是兩國一直保持著相對順暢的經貿關系,變化的則是在雙方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面前,政治互信并無增強,總有一個“假想敵”存在。

這也是美國人對于習近平此行給予如此重視的原因所在,不少媒體不約而同用“習近平訪美為未來十年中美關系定調”為標題來表達期待,希望從這位領導人的行程中,除了看到其對于此前中美元首既定戰略的落實,還會釋放一些代表更長遠未來的信號。在擔任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和CSIS費和中國研究項目主任的邦尼·格拉澤看來,美國人希望習近平在公開演講中論述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外交、經濟政策以及人權狀況,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美國人民的重大關注”。

至于美國官方,格拉澤認為,他們在習近平此次訪問期間希望實現的關鍵目標是“與中國未來領導人建立融洽關系,并且深刻了解他對中國未來所寄予的愿景”。具體而言,奧巴馬政府希望此訪能促進中美議程中涉及范圍更廣泛的一系列經濟、軍事及政治問題取得進展。

她認為,有關經濟和貿易問題的討論將是美國優先考慮的事項,其中包括中美兩國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為美國公司擴大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各自應發揮的作用。還將討論的問題包括伊朗的核野心、朝鮮領導人的更替及核武器、敘利亞目前的危機等。

就美國方面將拋出的議題,格拉澤認為將會是奧巴馬政府面向亞洲的戰略——即美國新國防戰略方針,以及作為該戰略一部分的美國對華態度。美國官員可能會強調指出,美國并沒有把中國視為敵人,而是尋求擴大與中國的合作。奧巴馬政府希望,習近平此次對五角大樓的訪問,將會給停滯不前的中美軍事關系注入新動力。

不過,她坦言,這一切預期都不會產生任何重大的可交付成果,因為“與胡錦濤在2002年的訪問類似,習近平作為副主席,預計無法就上述問題給予明確解答”。而美國所希望達成的目標是,在習近平與美國總統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上進行投資。

劉卿認為,今年是胡錦濤與奧巴馬達成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戰略的第二年,同樣是尼克松訪華40周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重要意義。因此,“未來新一代兩國領導人如何進一步把兩國歷屆領導人不斷推進的中美關系推向一個更高的平臺,值得期待”。不過他也強調,這并非習近平此行所能實現的目標,因為他此行“旨在落實此前兩國元首達成的合作框架,進一步推動落實中美合作伙伴關系”。

“一個上升起來的大國與一個超級大國如何保持相向而行而不對撞,是我們期待在未來看到的成功的兩國外交。”王逸舟如是說。(中國新聞周刊)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