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蒜團”如此瘋狂幾時休?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兩年前,一袋40斤的大蒜才兩三元錢,今年這袋大蒜要價200元。大蒜身價短時間內暴漲100倍,大蒜價格真可謂稱得上“瘋狂”。那么 “瘋狂蒜價”的背后,到底藏著何種“玄機”?
據新華網5月13日綜合報道,最近,“炒蒜團"成網絡熱詞。兩年前,一袋40斤的大蒜才兩三元錢,今年這袋大蒜要價200元。大蒜身價短時間內暴漲100倍,大蒜價格真可謂稱得上“瘋狂”。在“高價大蒜”等因素影響下,全國農產品特別是蔬菜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態勢,引起社會關注。那么 “瘋狂蒜價”的背后,到底藏著何種“玄機”?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在11日開幕的中國第六屆大蒜節上說,目前我國部分地方出現的“炒大蒜如同炒期貨”的現象很不正常,最終將損害蒜農和消費者利益。
戴中久說:“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農產品價格上漲,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近期大蒜價格的大幅上漲,除了正常的市場供求因素影響外,一些流動資金的介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瘋狂”蒜價的背后
導致“瘋狂蒜價”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客觀原因,今年的氣候因素確實造成了大蒜的減產。另一方面原因是非客觀原因,主要是過去“蒜賤傷農”造成大蒜種植面積大量減少以及中間商此輪的囤積居奇、炒作蒜價。
經銷商“圈地”控制蒜源 種植環節悄現“炒家”
“民間資本的炒作,首先是在種植環節重金圈地,盡可能控制蒜源。這是近期蒜價快速上漲的主因。”山東魚臺縣一位經營大蒜生意近20年的蒜商秦斌(化名)說,受去年蒜價飛漲的刺激,今年以來,在魯南蒜區,經銷環節的民間資本抱著“手中有蒜好炒作”的心態,早早擠入種植環節,提前控制蒜源。
一些經銷商根據苗情,與蒜農商談承包價格,簽訂承包合同,提前出資“圈占”了部分蒜地。根據合同,經銷商預付給蒜農部分承包金,抽取蒜薹后再付一部分,收蒜后付余下的承包款。
自“圈占”合同簽訂之日起至大蒜收獲,蒜農只負責澆水,照看蒜苗;期間如需追肥、打藥,成本全由蒜商承擔,農民只需出工。蒜薹和大蒜全歸蒜商所有。
種植面積減少使大蒜供不應求
距離鄭州最近的大蒜主產區中牟縣,素有“大蒜之鄉”之稱,是農業部批準的第一批無公害大蒜生產基地。中牟大白蒜因“個大味鮮”已注冊為“中國星火計劃名優產品”商標,自1991年以來,其大蒜出口量約占全國大蒜出口量的1/3,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郭運峰是中牟縣的一位大蒜經紀人,據他介紹,2009年大蒜賤賣使得當年種植面積大量減少,產區減產是導致今年大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由于對市場信息認知不對稱、決策盲目,蒜農往往‘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于是產量與價格不斷上演‘過山車’。”郭運峰說,2007、2008年,大蒜爛在地里都沒人要,因為價格太低,賣多少賠多少,極大影響了蒜農的積極性。
據他了解,2007年中牟種植大蒜45萬畝,2008年,降到了30萬畝,2009年種植面積減少到不足20萬畝,產量逐年下降。
而同樣是大蒜主產區的杞縣,受市場影響,2009年杞縣大蒜種植面積從原來的50多萬畝猛降到30萬畝,產量也從50多萬噸降到30多萬噸,大幅減產致使供不應求才會出現如此價格暴漲。
大蒜價格熱鬧紛呈 卻聽不到蒜農的歡呼
在近期農產品價格一路看漲的情況下,大蒜緊隨綠豆之后步入“瘋癲”狀態。以至于讓人看不透,也讓許多市民吃不消。按理說,大蒜漲價是一件好事,它惠及的應該是廣大蒜農。而在大蒜瘋漲的背后,我們根本就沒有聽到蒜農們的歡呼聲。似乎大蒜漲價,與蒜農無關。與此同時,我們聽到的倒是廣大市民的抱怨聲。
事實上,大蒜瘋漲的主要原因還是人為炒作。根據專業人士分析,只需一座倉庫、一些現金和幾輛卡車,一些炒作者就會在倉庫里盡可能多地囤積大蒜,然后哄抬價格。人為的哄抬價格,受惠的也就是那些炒作者,而不可能是廣大蒜農。他們從蒜農手中收購大蒜,其價格并沒有因市場上大蒜瘋漲而瘋漲。道理很簡單,因為這種炒作是短期行為。蒜農們手中的大蒜,該賣出的早在去年就已經賣出,而新鮮的大蒜還在地里生長。等到蒜農們種植的新鮮大蒜開始上市時,大蒜的價格也已斗轉星移不是如今的價格,又會步入持續下跌之中了。 (5月10日新華網)
地方行情簡述:
河南:蒜農稱大蒜貴過豬肉20年不遇
四川:蒜價瘋漲商家瘋搶 成都菜農賣出30年來最高價
山東:大蒜之鄉炒客絡繹不絕 囤蒜商獲利已過億元
福建:游資炒賣風波及福州 蒜頭一年間漲價6倍
(遲精蕊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