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博弈13天:關鍵問題未能突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大會閉幕發言中,絕大多數國家代表稱,盡管并不完美,但決議可以通過。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代表中國政府發言時也表示,雖然這兩份決議還有不足,但中方對此表示滿意,贊成大會通過這些文件。
綜合媒體12月13日消息,“ 有總比沒有強。”菲律賓談判代表走出月宮談判大廳時說。時值墨西哥當地時間12月11日凌晨5點,談判在拖延了一夜之后接近尾聲。
就在這個凌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落下了帷幕。大會分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下通過了決議,合稱《坎昆協議》。
歷經13天的馬拉松式談判,并在最后時刻“加時再辯”,各方終于就設立綠色氣候基金援助發展中國家、控制全球氣溫升幅、保護熱帶雨林及分享清潔能源等議題達成協議。大會主席、墨西哥外長埃斯皮諾薩表示,《坎昆協議》標志著坎昆氣候大會的成功。
“坎昆已經完成任務了,希望被鞏固,對于多邊機制下的氣候談判能夠達成成果的信念也被加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菲格雷斯最后總結道,“各國表明,他們是可以在一起工作并達成共識的。”
在大會閉幕發言中,絕大多數國家代表稱,盡管并不完美,但決議可以通過。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代表中國政府發言時也表示,雖然這兩份決議還有不足,但中方對此表示滿意,贊成大會通過這些文件。
綠色基金由世行托管
《坎昆協議》的重要成果首先包括,工業化國家的減排目標在多邊機制下被正式承認,制定發展低碳經濟的計劃并進行年度報告。發展中國家的減緩行動也正式在多邊機制下被承認——這一點體現了中國的讓步。同時,建立針對上述減排與減緩行動的登記制度,發展中國家需要每兩年進行一次報告。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國際氣候政策主任施密特表示,協議在處理透明度的問題上,同時提高了對所有國家報告他們減排行動的要求:每兩年進行一次排放和減排行動的詳細報告。此外,發達國家必須提交他們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援助的詳細信息。
此外,發展中國家最關心的綠色氣候基金成立,邀請世界銀行作為該基金的托管人,并成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成員組成的“過渡委員會”進行管理。
根據協議,發達國家承諾,在2010~2012年的三年時間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并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長期資金——這些條款落實的是《哥本哈根協議》的內容。
《京都議定書》南非再議
另外,京都議定書下的各締約方同意在第一承諾期和第二承諾期之間沒有“空當”的情況下進行談判,并規定西方發達國家的第二承諾期基準年仍為1990年(前蘇聯東歐國家可有例外)。
不過,《坎昆協議》對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減排承諾并未作出量化規定,這要留待明年的南非氣候大會解決。
“如果不是因為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的負面影響,坎昆大會可能會取得更多的成績。日本和俄羅斯在《京都議定書》的延續問題上設置了障礙,使得《京都議定書》的未來懸而未決。”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表示,“美國作為對氣候變化問題負最大責任的國家,卻在國際談判中繼續扮演著最不負責任的角色,弱化了坎昆大會在各個方面的成果,給氣候拯救之路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與能源項目官員昂莉表示,《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更確切地認識到,他們需要在2020年減排25%~40%(以1990年為基準年),并且意識到他們目前的減排指標只是一個開始,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才能達到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在接下來的一年,他們需要采取更多行動去彌補現有承諾和溫控目標之間的差距。
“坎昆大會在成立全球綠色氣候基金、技術轉讓、森林保護、提高數據透明度等議題上取得了進展。但在另一些關鍵問題上卻未能實現突破——《京都議定書》依然前途不明、發達國家減排目標過低、氣候資金還未真正落實等等。全球氣候合作現在從哥本哈根的瓦礫上艱難地邁出了一步,但離達成有效的氣候保護協議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楊愛倫表示。
(都穎琪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