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氫化油紛爭,誰將倒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則關于氫化油的報道,令食品企業風聲鶴唳。

11月9日,某知名食品企業北京辦事處負責人表示,業內對“氫化油”已是杯弓蛇影:“這次主要受沖擊的就是烘焙類食品加工企業,上到跨國公司,下到街邊小店。我們現在不太好做出回應,不知道指向哪家企業。”

11月6日一則報道稱,氫化油也被稱作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廣泛應用于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餅干等食品焙烤領域中。并稱,氫化油可以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后者會成倍增加心血管病、肥胖、糖尿病和女性不孕的發病幾率。

但11月9日,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博士生導師王興國卻指,植物奶油和氫化油并不是同一個概念,把兩者混為一談是“誤導消費者”。


王興國是人造奶油國家標準的主要制定者,目前該標準正在征求意見階段,預計明年頒布。人造奶油正是一種氫化植物油。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我們在近期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然后統一對外答復。現在不接受任何采訪。”

商界、學界都卷入到這場紛爭中來,背后或許孕育著更大風暴。

氫化油往事

據上述媒體報道稱,一戰期間,由于多國農業受到打擊,用來做糕點的動物油脂供應不足。美國科學家就利用氫化技術,使植物油具備動物油脂的功能,以代替當時價格較高的動物油。由此產生了氫化油。

氫化植物油如動物油脂一般口感好、可凝固,于是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在烘焙食品領域。上述企業負責人稱,植物奶油可以說是烘焙食品里面必要的原料,“至少70%-80%的烘焙食品都用”。

上述媒體報道指出,氫化油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后者難以消化,容易堆積在人體內,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由此得出結論,含氫化油的蛋糕、餅干等烘焙食品危害不亞于殺蟲劑DDT。

不過王興國及其同事卻提出了不同觀點。11月9日,王興國的同事告訴記者:“氫化油只是植物奶油、植脂末中的一個成分,不能混為一談,也有一些不添加氫化油的植物奶油,媒體報道的說法并不準確。”

他同時表示:“制作氫化油需要很高級的設備,因此國內只有5家企業有實力生產,均分布在沿海省份。而且一噸大豆氫化油價格超過萬元,高于普通豆油和棕櫚油,企業不可能多用氫化油。”

王興國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一年消耗的食品專用油和烹飪油在2300萬噸左右,其中90%是用棕櫚油做的,氫化油只占很小一部分。”

對于氫化油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進而影響健康的說法,衛生部予以駁斥。

11月9日,衛生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所研究員張堅介紹:“反式脂肪酸分兩類,其中工業加工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是非常不好的,有國內外研究和實驗已經證明了。但從國外給出的食用限量可以看出,并不是絕對禁止反式脂肪酸。把它比喻成DDT那么嚴重是很不恰當的。”除工業加工外,微生物發酵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前述媒體在報道中列舉了美、加、法、荷以及丹麥等國都嚴格限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限制的方式是在商品標簽上標注其含量。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只有紐約市是明確禁止反式脂肪酸的。”

商界風雨

對于氫化油和反式脂肪酸這個老話題,報道令企業界感到了一陣涼氣。

油炸、烘焙類食品都可能含有氫化油。植物油在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中,也會產生部分反式脂肪酸。大量的食品企業以及連鎖快餐企業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

但也有食用油生產商并不擔心。山東龍大集團人士告訴記者:“我們主要生產花生油,由于工藝不同,花生油中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而且我們的產品主要供家用,一般食品加工用的棕櫚油等才會產生類似問題。”

他同時表示:“媒體報道出來后,我們還沒看到對食用油的銷售有任何影響。”

不過,上述食品企業負責人卻很焦慮:“烘焙行業內幾乎沒有不用氫化油的。如果有企業完全不用氫化油,現在肯定會站出來表明清白。但我沒看到這樣的企業。”

2005年4月,有媒體指出,高露潔牙膏可能含致癌物質,引起了國內牙膏業的一輪地震。事后得知,該節目的信息來自于一張英國小報《旗幟晚報》4月15日報道。《旗幟晚報》記者引用美國科學協會Peter Vikesland的一篇論文。而Vikesland的論文則是對一種洗碗液的致癌作用進行研究,未提及牙膏和高露潔品牌。

2005年,牙膏致癌事件的風波迅速席卷了佳潔士、黑人、潔諾等品牌,直到Vikesland本人辟謠,中國預防醫學會以及中華口腔醫學會發表聲明,高露潔棕欖公司副總裁David Wilcox及亞太區總裁高仕亞出面澄清,此事才算收場。

上述食品企業負責人正是擔心,某個企業會成為“高露潔”事件翻版。“還不知道會是哪一家,或者會成為全行業的問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