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奧運系列專題之四:奧運與禁藥的鬥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7-25 08:06


「奧運系列專題之四:不擇手段的求勝,奧運與禁藥的鬥法」(夏明珠報導)

運動員使用禁藥的問題,是現代奧運一直無法擺脫的困擾,運動禁藥Doping這是字,原意是興奮劑,據信,它是衍生於荷蘭語dop這個字,指的是用葡萄皮釀製的一種酒精性飲料,Zulu族的戰士用它來增強自己的戰鬥力。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這個字開始被用來形容給賽馬非法施打藥物。其實透過外來物質或人為手段,提升運動表現,是有運動競賽以來,就存在的。古希臘選手會透過特別的飲食或是有振奮作用的東西,來強化體能,十九世紀時,自行車以及其他持久性運動的選手,經常使用馬錢子鹼、咖啡因、古柯以及酒精等興奮劑,1904年聖路易奧運,美國馬拉松選手希克斯距離終點還有六分之一賽程時,幾乎精疲力盡,他吞了幾個摻了興奮劑的生雞蛋、加上一杯白蘭地,奪得金牌。十幾年之後,體育界覺悟到不能再姑息體育競賽中使用藥物和興奮劑的問題,


1928年,國際田徑總會成為第一個明令禁止使用興奮劑的體育組織,其他運動協會紛紛跟進。可是因為沒有實施藥檢,禁絕的成效不彰,1930年代,人造荷爾蒙問世之後,問題更形惡化,1950年代以後,運動禁藥益發普遍,1960年羅馬奧運,丹麥自由車選手簡森,在競賽時暴斃,解剖發現他體內有安非他命反應,體育主管當局承受空前的壓力,六年之後,國際自由車與足球總會率先對參與世界級比賽的選手,實施藥檢。隨後,國際奧會也設立了醫藥委員會,同時公告禁止選手使用的藥物清單。1968年奧運首次實施藥檢,然而當時已經被廣泛使用的合成類固醇,是一直到1974年才找出有效的檢測辦法。1970與80年代,甚至出現疑似國家指使運動員使用禁藥的例子,已經被證實的有東德,這讓打擊運動禁藥的任務,變得更複雜。奧運史上最受矚目的禁藥案件發生在1988年漢城奧運,

男子百公尺短跑項目的金牌得主、加拿大選手班強生被驗出使用類固醇,全球譁然,這件事傷害了人們對奧運的信任,過去大家對比賽成績通常是不會懷疑的,但是班強生之後,大家再看到令人訝異的好成績時,腦海裡往往會出現問號,懷疑選手會不會用了禁藥,班強生事件也讓各界對運動禁藥這個問題的重視,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隨著藥檢繼續精進,敢於鋌而走險的人愈來愈少。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興奮劑與類固醇這一招走不通以後,又出現了新的旁門左道,打擊禁藥的戰線,轉移到血液回輸技術,血液回輸技術指的是從運動員體內抽出一定數量的血液,經處理後儲備起來,等賽前再輸回運動員體內,這麼作的目的是增加血液中的血紅素,提高血液的帶氧能力。國際奧會在1986年明令禁止血液回輸技術。還有人嘗試其他增加血紅素的方法,最常見的就是注

射紅血球生成素,國際奧會在1990年把紅血球生成素,也列入禁藥名單,不過當時因為缺乏可靠的檢驗技術,把關的成效不彰,兩千年雪梨奧運,首次啟用世界反禁藥組織認可的紅血球生成素檢測技術。

今年倫敦奧運號稱是奧運史上,在禁藥把關上,做得最極致的一次,禁藥實驗室將一個星期七天,一天24小時不停的運作。要用最先進的科技,嚇阻意圖用不公平手段,爭取比賽勝利的欺騙行為。整個賽會期間,預估要採檢六千兩百五十份樣本,平均每天四百份,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選手會被篩檢,其中包括每一個得牌選手,過程中預計動員一千多名工作人員,採集的樣本,送到佔地有七個網球場大、全天無休的實驗室裡,實驗室儀器與設備是葛蘭素史克藥廠提供,由倫敦國王學院的專家,率領150名科學人員化驗,最快24小時就可以確定結果,奧運籌備會沒有透露這套計畫要花多少經費。

除了禁藥之外,這些年,也出現了高科技運動用品是否同樣構成不公平競爭的話題,特別是穿著鯊魚衣的選手,在奧運游泳競賽中頻創紀錄之後,有人批評這種高科技的運動用品,形同技術禁藥,而且通常只有有錢的國家才用得起,這給了他們另一種不公平的優勢,科技改變了運動的本質,使得體育競賽不再是單純的個人技術較量,選手在爭取比賽勝利與體育道德之間,該如何取捨,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