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暗夜無盡?投資良機!
鉅亨網總主筆邱志昌博士 2015-10-05 07:15
壹、前言
西元1817年,英國以黃金為全球貨幣本位;同一年出生的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小說「雙城記」的開頭語說,這是光明也是黑暗年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年代。我們認為,現在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也一如狄更斯先生所言;這是充滿絕望的冬天,但卻也是充滿希望的春天。
由於全球原物料價格長期下跌趨勢所致,近期引發業者經營「極端風險」(Extreme Risk);所謂「極端」就是「不可能」。在統計學意義上就是1%、或3%、或是5%機率;機率渺茫情況下,但卻依然發生的事就是極端風險。因為這些機率非常小,一旦發生就是突出與顯著。投資最怕極端性風險,因為跟隨它而到的是「最大不可能損失」,也就是財務理論中的「風險值」(VAR,Value at Risk)。做事業、經營公司的VAR值,通常發生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同業競爭劇烈與景氣每況愈下,想要退出市場的同業傾銷倒貨,此時全部同業多遭殃;如目前庫存與產能過剩的鋼鐵業;由於新興大國廠商傾銷,全球鋼鐵產業景氣惡化。而金融資產投資的VAR值,通常發生在價格低迷、市場恐慌時。因為擔負龐大財務壓力者,無法等待價格穩定後再賣出,只能賤價求售、卻缺乏接手最後出現流動性風險。
本文研究認為:一、這一次全球經濟景氣趨緩所引發,無薪假、減薪、裁員、併購等,其延續期間將可能超過7年以上。全球已開發國家(Developed Counties)的政府福利經濟路線已走到盡頭,如歐元區希臘等國主權債務危機即是。在財政資源已竭盡所能情況下,極端的寬鬆貨幣政策QE已無法再刺激經濟成長:因此各國政府對刺激經濟,短期已束手無策。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情況,未來將會趨明朗。全球經濟即使短期無極端風險,但收縮期間將會可能會拉長。二、但就金融市場而言,目前我們所見到的各種非常負面經濟現象,大多已反應在上市公司股價上;或許投資者會持續擔憂極端性風險,唯本文認為此次經濟景氣下跌,是因為產業實體經濟使然。以Hicks and Hassen的IS-LM模型來詮釋,問題出在IS、不在LM,因此跌深股市近期應有反彈機會,短期不至於一蹶不振。
貳、財務理論鮮少區格、多空趨勢下金融資產交易的流動性問題!
依據金融市場長期演變特性,當金融資產價格跌快到底部區前,所有市場在不景氣下、多有流動性風險。很多投資者原本多想要長期投資的,但最後在大風大雨中動搖心態鬆弛了;終於拋售出當初被認為,是炙手可熱的金融資產。任何失敗的投資,通常就是這樣夙夜匪懈於長期,一不留神則崩跌毀滅於一旦。財務理論對金融資產交易行為研究,多建立在「價格連續」特性上;所謂「連續」是指每一個價位多有成交紀錄。因為如果價格不連續,就無法運用微積分、或是更精進的高等數學、多變量分析、或計量經濟學模型,去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更新的理論假說(Hypothesis);這些假說可將實際市場複雜行為系統化,是一種學術理論創新。但財務理論中較少去討論,多頭與空頭市場中所存在,流動程度差異問題。在多頭趨勢中,因為投資者多會計較買進成本的加碼幅度,因此價格攀爬多是慢速;但在空頭市場中,買氣薄弱、買方少於賣方,賣方最後在無法等待下,均衡成交價格卻是下滑速度快。舉例,多頭股票市場中是以緩慢速度,每天1%、2%、3%上揚;而空頭趨勢則是,在一陣交投清淡後、動輒3%、5%下跌;因為曠日持久的僵持後,求售者還是有變現、出脫資產還債的財務壓力。[NT:PAGE=$]
近期產業市場諸多事件演變,至今看似已經浮現出系統性「極端風險」;這一些現象與2008年部份現實類似雷同,但目前股市卻尚未有劇烈極端風險,近日此風險卻出現在商品原物料市場上。由市場經濟觀點,原物料價格下降原因,是因為全球消費者需求不足。2008年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房地產價格泡沫化大跌,造成金融銀行體系信用瓦解,及投資者、或委任代理投資者「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消失,使得短期「國民所得」下降,消費者支出減少、經濟衰退。但在6年後的今天,消費需求不足部分原因,是延續了2008年時遠因;需求沒有成長、或需求成長幅度遠小於供給;以至於造成供給過剩Oversupply。下游消費者在勞動薪資遲未調整,及經濟景氣達到最高峰後,中等收入國家消費者如台灣等,對於貨幣流動性需求,逐漸聚焦於「預防動機」(Precaution Motivation)。而開發國家消費者如美國等,對流動性需求則聚焦於「交易動機」(Transaction Motivation)。除新興大國中國之外,所有國家對於「投資動機」(Speculative Motivation)的流動性需求多在降溫。
叁、經濟景氣的收縮調整期將拉長!
圖一:泰銖兌換美元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過去7年以來,全球新興國家如東南亞泰國與台灣等,經濟發展多受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QE)干擾;2009年到2014上半年,先是發生匯率升值、擔憂貿易盈餘衰退。在2014年11月底QE退場後,外資由金融與實體經濟市場中撤退,終於觸動金融市場敏感神經,引發2015年4月7日全球債市崩盤。最後於2015年7月20日,美股道瓊工業股價指數崩跌。這些複雜互相牽扯的經濟與金融發展,演變至近期如台灣及東南亞國家,企業再度面臨產品庫存去化速度慢,以至於不得不進行瘦身、裁員減薪。2008年全球次級房屋貸款海嘯,造成有效需求衰退,實體經濟發展由庫存變成為存貨,繼而減薪、或放無薪假、裁員關廠等,這一些似曾相似危機近期再度上演。以國際投資行為最核心指標,即一個國貨幣匯率之趨勢,可見到未來經濟發展堪慮。如近期泰銖兌換美元匯價趨勢,於上週2015年10月1日已貶破,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期間最低匯價;如圖二,泰銖兌換美元月曲線圖,2008年2月泰銖兌換美元價位為36.18,而近期為36.49泰銖兌換1美元。
這顯示具備國際投資性的資金,泰國的資本帳正在緩慢減少中。本文再度回顧,以泰銖為代表的全球新興市場,受到Fed的QE政策影響,可由時間順序分成下列幾階段:一、受益階段為,2009年3月至2012年底;由於美元QE外溢效果,部分國際熱錢進入這些國家、如泰國進行投資。泰銖兌換美元匯價由36.18兌換1美元,升值到28.55兌換1美元。二、自2012年底後到目前,國際熱錢一波一波反向由泰國撤退,起初在2013年初至2015年初,應屬於一種嘗試性撤資;在這段期間中,泰銖兌換美元呈現緩慢貶值格局。三、2015年第一季後,泰銖兌美元貶值趨勢越來越清楚;己幾乎出現只貶而不升值之中期趨勢。由過去本文討論過的國際債市變遷為背景,本文認為2015年初至今,泰銖匯價貶值所顯現的國際資金撤退趨勢,可再區分為以下數個小階段:(一).2015年4月7日,全球因歐元區債市泡沫化,熱錢也由新興國家高收益債中撤退;(二).2015年4月下旬起,新興國家股市大跌;(三).2015年7月20日美股大跌後,新興國家股市再度慘跌。在以上大段的資金退潮中,顯現新興國家央行對經常帳已經無法掌握,繼而使金融帳、即股市倒楣;最後就是近期外資認為,未來在泰國產業投資,已無法再估算其未來現金流量;因此最近也在從資本帳中撤出。因此近期泰銖兌換美元匯價,貶值破2008年最低價36.1兌換1美元。
圖二:泰國綜合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NT:PAGE=$]
肆、結論:家經濟景氣調整期將拉長、但股市仍會有階段性攻擊!
由購買力平價理論觀點來看,泰國未來經濟成長趨緩徵兆已經非常明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到下一次經濟景氣復甦期即2004年,其盤整醞釀期間約為7年。而由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2009年因為Fed的QE加持,看似全球經濟景氣迅速復甦。但由現在當下情勢演變推演,在回顧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過後,Fed自2009年3 月起進行了5年半的QE,現在所有人多會感到一片茫然與失望;因為它並沒有解決長期經濟成長趨緩問題。如果泰銖匯價續貶,則我們將以此認為,未來泰國經濟景氣復甦,將會超過1997年之後期間、即至少7年以上。
圖三:泰國GDP年增長與景氣領先指標,鉅亨網指標
資本帳是國際資金,對一國進行產業投資;它希望可預見的未來,可回收到應有的投資報酬率。如果對未來收益預期已無把握,那投資者就得先停止再投資、繼而撤資;以目前情況撤資多還有小幅獲利。以此也已或見,未來國際資金對新興國家投資考量,已開始計較獲利時間之長短。這種在Fed已拖延升息下的撤資,會是一種對未來投資回報不明所進行的投資決策。由亞洲新興國家匯率變化,我們已感受到經濟景氣調整收縮期,可能會因為投資、即固定資本形成趨緩而拉長。但就股市而言,因為市場建立在強式效率假說下,因此每當投資者感到黑夜無盡頭時,股價就有風險溢價報酬可取!(特別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絕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財經政策、產業與金融行銷、與投資損益背書。)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