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房價"拐點":土地市場變遷透視房價走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新一輪的樓市調控政策下,保障房用地不斷增加,全國地價穩中有降,“地王”遇冷的消息接二連三,土地市場的悄然變化,是否預示著房價拐點已經來臨?

地塊頻被收回 樓市調控進入新階段

溫州市國土資源局7月15日向恒達集團下發“收地令”,取消恒達集團茶山中心區A—6地塊的競得資格,并沒收已經繳納的2200萬元競買保證金。該地塊將重新組織拍賣。

這一消息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該地塊去年底剛剛由恒達集團以10.43億元價格中標,該價格高出起拍價近4倍,創下該區域土地拍賣價新高,被稱為溫州新“地王”。


溫州新“地王”誕生后迅即被收回,這可能并不是個案。據此間媒體報道,國土資源部已將一份涉及全國1457宗閑置土地的統計表交予銀監會,銀監會將根據這份“黑名單”做一次全面的風險排查。其中80%的閑置土地可能被收回。

這份《有關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閑置情況表》中,詳細列出了省市、項目名稱、閑置土地的受讓人、合同編號、合同簽訂時間和約定的開竣工時間等內容。其中北京、廣州、海南、江蘇等地成為閑置土地“重災區”,四地閑置土地數量占全國的近四分之一,70%以上閑置土地性質為住宅用地。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閑置用地頻頻被收回,說明樓市調控進入新階段:重點由住宅轉向土地市場。

還有市場人士稱,國土資源部的舉措如果最終兌現,將有利于土地有效供應及控制“地王”的出現。而在過去幾年,不時出現一些小地塊“地王”,市場將其解讀為開發商“醉翁之意不在酒”,期望通過小“地王”的高地價,拉高開發商在“地王”旁邊的大體量項目的售價,以此獲得更大收益。這其實算是關聯交易。如果這種關聯交易被約束,則會有效減少“地王”,同時也能降低地價,達到降低房價的效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