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羅特根:德國不贊同碳關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5-10 12:06


讓一位素來以嚴謹刻板、態度強硬的條頓騎士變成一個態度溫和的外交拜訪者需要多少時間?半年!

“我這次來中國是為了尋找一同領跑的隊友。”德國新任聯邦環境部長羅特根(Norbert Rottgen)對本報記者稱。

這位大律師,僅用8年時間就成為了德國乃至歐洲主導氣候政策的最重要官員之一,可就在他2009年10月底上任之后便迎來了令全世界失望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

自然,羅特根也不喜歡這樣的失敗,但他似乎做了一個不明智的判斷,即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失敗后,羅特根成為歐洲部長級別人物中對中國最嚴厲的指責者,公開指責中國是達成氣候協議的“破壞者”。


然而在距離大會后不到半年時間里,他帶著友善的微笑來到中國。這位強硬派人物急需在年末墨西哥坎昆氣候大會前與中國重新取得共識,而這就需要在兩個月后進行的第二次波恩會議上率先取得突破。現在,指責已經無用,羅特根明白他更需要“兄弟連”。

羅特根于4月7日至9日對中國進行了訪問。此次他公開拜訪的中央官員按順序包括: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振民、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中國科技部部長萬剛、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和胡錦濤主席的智囊之一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

隨后,他飛到南京在那里召開中德企業圓桌會議,并會見了江蘇省政府官。這一次,羅特根還帶來了包括汽車業、能源、化學,環境科學等領域的31個德國企業代表。

什么使羅特根從強硬轉向到“微笑”?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我們才發現歐洲和中國準備和交流不夠。所以當美國進入談判后,歐盟就跟著美國走了。”在羅特根來華訪問之前,德國能源專家對本報記者分析。

有一種來自歐洲的聲音稱,歐盟應該和中國達成共識,以促使下一次會議的談判成功。共識其中包括對美國施壓。政情人士分析,就目前情勢看,讓剛剛力排萬難通過了“醫療保險改革方案”提案的奧巴馬再有范圍更大的舉動,似乎需要更強大的談判對手和更協同一致的壓力。

事實上,歐盟尋找“兄弟連”的行動已提速。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和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委員康妮·赫澤高于4月29日在北京舉行中歐氣候變化部長級磋商,并發表中歐氣候變化對話與合作聯合聲明,聲明表示將建立中歐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與合作機制。

氣候談判:尋找一個法律約束協議是歐洲國家的態度

《21世紀》:這一次你訪華的目的是什么?

羅特根:這次訪問讓我看到了中德可以合作的機會,中國和德國都看到了自己對氣候談判的責任。本次訪問雙方討論了國際氣候政策,并謀劃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環境組織。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后,氣候大會將在波恩舉行,之后就是在墨西哥舉行的坎昆會議,我希望此行會為下一次的會議做好準備。

我已經邀請了中國的高層代表參加波恩的會議。

《21世紀》:你來到中國以后,就一直在和中國的官員進行會談。在此之前,很多西方國家都指責中國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你此行看到的態度如何?

羅特根:中國政府官員都帶著非常友好,有建設性的態度,準備和德國政府一起行動。同時,在建筑、技術等領域,也提出了建設性方案。對于氣候變化,我們討論了中國和德國相同和不同點。如果我們想留給后代一個美好的地球,那么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行動。

盡管,雙方在會談時會討論之間不同觀點和主張,但是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地方。最主要的地方是,達成共識,即大家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向前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21世紀》:在哥本哈根會議后的一次采訪中,您曾經對中美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導致的這次會議的失敗表示“中國不愿意引領應對,而美國不能引領。”在哥本哈根會議過去4個月之后,您是否還這樣認為?

羅特根:我們談到了關于中國政府和歐盟政府對引領這次氣侯協議的責任,我也對其他幾個政府強調了這個責任。但是,這更多的是一些溫室氣體排放國家的責任,比如說中國。中國說自己是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似乎要承擔比其他普通的發展中國家更大的責任。

世界的順序現在正在面臨一次巨大的重新排序,我們不再有冷戰時期的狀況:蘇聯和美國的對峙,我們不再只有一個超級大國:幾年前的美國。我們現在不僅僅在經濟發展上重新排序,還在政治上重新排序,我認為如果每個國家都希望一個穩定合作的關系中發展,那么美國、歐洲國家、中國都要在其中尋找合作和發展的框架和更大的空間。在這個新的國際關系中,對中國而言,氣候協議的責任將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領域。

尋找一個法律約束協議是歐洲國家的態度,這是我們所相信的解決世界問題和不同利益沖突的有效方式。當然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化,愿望和政治方式。所以,如果我們這次在坎昆不能達成一個世界級的法律約束協議,我們也可以在技術合作等方面,做出一些有意義的推動工作。

質疑碳關稅:可能會成為一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21世紀》:你對坎昆會議有什么期待值?

羅特根:總的來說,我們會期待一個國際上、法律上的約束。雖然目前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們會從劑量,檢驗這些方面開始討論,我相信大家可以達成一個共識。

氣候談判不能再次失敗,必須成功。這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利益,不僅僅是做好事,還要考慮對我們未來的年輕一代的責任。這不僅僅是對今天發展的需要,還是明天發展的前提,是技術、商業發展的前提。長期的持續的發展,必須發展低碳的社會,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21世紀》:下一步氣候談判中,你預計中國和德國會有哪方面的合作?

羅特根:德國邀請了45個國家來參加波恩國際會議,代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觀點,中國也在邀請之列并接受了我的邀請。在這次會議中,德國和中國將認真討論一系列合作項目,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合作。

《21世紀》:德國在碳交易市場上的情況怎么樣,特別是碳價格。因為法國政府已經推遲了他們對碳關稅的發布。

羅特根:德國不贊成碳方面的新稅,因為我們需要自由的國際貿易,而新的稅法可能會成為一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我們的立場是實施可再生能源法,來刺激和推動新技術和科學研究。我們需要的是類似于智能電網這樣的技術來推動碳減排,即我們主張用技術的方式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使用,而不是利用碳關稅來推動。

節能技術將引發第二次產業革命

《21世紀》:我們知道目前德國在節能減排的技術和生產方面一直占據領先的地位,僅僅是太陽能一項就曾經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那么在你新任部長這個職務之際,會有什么新的措施去推進節能減排嗎?

羅特根:我國目前正在討論德國未來40年的能源行業發展問題,因為今天做出決定會影響到未來的40年。比如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將會持續未來的30-40年。目前最大的機遇是把化石能源轉型為非化石能源,比如在10-20年內淘汰煤炭發電。

德國承諾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低80%-95%。這就意味著,如果仍保持我國工業優勢,就必須改變我們的能源供應結構。為此,我們的選擇是,在未來的20-30年之間,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我們主要的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包括發展太陽能、離岸的風力發電。

同時我們還要開發新的技術,運用這些技術去節約能源。同時,這些技術會在世界上非常有市場。因為人們對自然能源需求會出現匱乏,這就刺激和提高了人們對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的需求。在未來的40-50年間,地球上將會有90億人口,那么就會帶來更大的能源需求,這將是第二次產業革命,能夠提供這些包含最高智慧的技術的國家,將會獲得最大的絕對的發展優勢。

可以預見,中國和德國將在這個產業革命中遙遙領先。同時,如果我們兩國家真面臨這樣的競爭,德國將全力爭做第一名。

《21世紀》:德國將采取什么樣的激勵機制,來實現80%-95%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羅特根:這可以通過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得到體現。推動該法,意味著給能源用戶一個固定的低價格,來鼓勵他們使用可再生的能源而不是化石能源。

這就是說,只要消費者同意選擇可再生能源發電,那么在未來的20年,他們都會支付一個相對低廉的固定電價。也就是說,使用傳統能源的用戶有可能會支付比可再生能源的用戶更高的價格。通過這種方式,德國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已經從10年前的2%-3%增加到2009年16%了。

我們十分自信,這數字會在2020年達到30%。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