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金磚國家不當救世主

鉅亨網新聞中心


巴西駐華使館的白色外墻為干冷依舊的圣誕季平添了一道“雪景”,室內蒸騰的暖氣則讓這里變得和里約沙灘般溫煦,一如與日升溫的“金磚”概念。

從金磚五國到中巴互動,巴西駐華大使胡格內(ClodoaldoHugueney)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給出了2012年乃至更長遠時間的多邊和雙邊關系展望。

談到金磚國家再擴容的前景,胡格內表示,很多國家已有此意,但鑒于高效協作的考量,須作某種意義上的限制。

巴西豐澤的自然稟賦曾讓他們的前總統盧拉感嘆“上帝是巴西人”。不過,談及新興市場可否成為歐美債務危機的“救世主”時,胡格內連說四個“不”。


全球經濟蹣跚、貿易環境嚴峻、多國匯率波動……在這個充盈著未知因素的歲末年初,審時度勢是本能之舉。鑒于此,在回答“巴西何時完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時,胡格內稱,現在不是商談這個問題的最佳時刻。

但這名擁有近50年涉外經驗的職業外交官沒有把話說死,而是提到了進一步磋商的可行性。

事實上,胡格內并不諱言兩國經貿、投資的爭議。

“生意是談出來的。”他說。

關于“金磚”

我們干得非常不錯

第一財經日報:美國媒體最近撰文,拋出了巴西是否仍屬新興市場國家這個疑問。包括巴西在內的金磚國家儼然已經成為聯通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第三極,你是否認為金磚成員有意坐上世界舞臺的前排?這不但取決于經濟意愿還關乎政治意愿。

胡格內:金磚國家領導人已經舉行了三次會晤,上一次在中國,明年再聚首印度。南非的加入證明,金磚國家利益攸關且海納百川。事實上,還有其他幾個國家有意成為我們的一員。

“金磚”不是鐵板一塊,我們和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保持對話,對全球事務的影響日益顯現。

演進、鞏固、開放,這是我給出的金磚國家成長的核心之義,其議題表上的內容不再限于經濟范疇,而是漸涉重大政治話題。同樣,從多邊磋商到全球事務,這也勾勒出金磚國家的成長路徑。

金磚國家前行之步伐越邁越穩,用三個詞來形容應該是:磋商、協調、合作。所有的國際媒體都在談論“金磚”。這個新興伙伴關系需要時間成長,至少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我們干得非常不錯。

不當“救世主”

日報:西方評論家調侃,歐洲應該把《蒙娜麗莎》掛上長城,以求得中國伸出援手,巴西也被排進了候選名單。中巴乃至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該不該當“救世主”?如果這些國家有能力的話。

胡格內:不,不,不,不。歐洲人的未來由他們自己決定。

巴西和中國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但前提是歐洲內部統一接下來的行動步調,而且,我們的幫助是有限的,對于巴西,我們準備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以擴充IMF所能調配的資源以便IMF援助歐洲。我們有這方面的意愿,但會通過IMF這一渠道。

多國有意加入金磚

日報:從金磚四國到金磚國家,我們迎來了南非,這也是為什么大使先生強調“開放”這個詞,這個新興市場俱樂部會不會派發更多的“會員證”?

胡格內:我所說的海納百川是基于開放和包容,即金磚國家樂意與各國分享、交流和對話。

目前是“金磚”的成長期,第一要務是在五國之間達成更好的共識、穩固議題并積累更多的互惠信任,對于擴容與否的考慮則是后話。

很多國家有興趣加入“金磚”,我們也在考慮擴容的前景,包括對那些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的國家。如果有其他國家想加入,我們已經做好了考量其“申請表”的準備,就像南非那樣。

日報:如何理解你說的考量(examine)?是否意味著成為金磚國家需要達到某種標準?

胡格內:一個合作架構高效與否,參與者數量是決定因素之一。如果要達到協調一致,須作某種意義上的限制。就好像一個機構如果太過龐大,眾口難調便成為大概率事件。

關于中巴

如何權衡大我和小我

日報:你多次提到了鞏固(consolidating)之于金磚國家的重要性。我更愿意把這些國家比作年及弱冠的青年,依然有著成長的煩惱。比如,巴西2011年三季度GDP增速幾乎為零,中國和俄羅斯也面臨著增長放緩的挑戰。這是一塊熠熠生輝的“金磚”,但也有其脆弱一面,2012年的挑戰在哪里?

胡格內:主要經濟體財政危機之下,無人可以獨善其身。金融—實體—貿易,這條危機蔓延之鏈顯著影響了外部國家。

說到金磚國家,須知幾點:一是這些國家并不在債務危機的風暴中心,金融部門無恙;二是他們有能力也有辦法保持自身經濟的增長,同時抵御外部危機的傳染。

我要說的第三點是,這些國家間的貿易、投資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會助力各自國家的穩增長之策。

巴中即是如此。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者,這對于巴西經濟裨益良多。

試想,巴西和其他金磚國家之間若無如此緊密之聯系,西方發達國家的危機對于巴西的沖擊將猛烈得多。

日報:從現實抵御外部危機的角度而言,合作共贏有一榮俱榮之義,我同時想到了中世紀的劍客精神,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二者如何平衡?比如,巴西熱盼中國企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卻對外資在土地購買等領域設限。

胡格內:你所說到的問題在任何雙邊關系中都會遇到,在中國的外資也會兼顧各方利益。每個國家都會把自身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像巴西和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巴中之間的貿易和投資短時間內迅猛發展,成為外界側目之話題并不奇怪。

和投資一樣美妙增長的還有貿易,2011年有望達到700億~800億美元(注: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中巴貿易額達625.50億美元,同比增長47.5%,創歷史新高),2010年中國對巴西出口額增長六成,考慮到業已龐大的基數和外部環境的萎靡,這是一個“恐怖”的增幅。

鑒于此,采取措施維系自有利益成為一個國家的必然選擇。

談到你所說的投資領域,任何國家對(外資)購買土地都是思量三分的,對于這樣的基礎資源,外國人并不能大量買入,這點不獨針對中國。巴西并非“一毛不拔”,只是對賣地向來有限制。

但我們不想當“土地爺”,因為巴西的農業很有競爭力。我能想到的是,巴西對于中國的開放領域頗多,工業、科技、基建。生意都是談出來的,對投資輸出國和輸入國均是如此。

收入分配心得

日報:關于收入分配這個話題我們或許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巴西的BolsaFamilia(注:家庭資助計劃)讓更多人脫貧,這是巴西試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個縮影,能否談談巴西經驗。

胡格內:內需是巴西經濟的引擎。擴大內需,這也是中國經濟調結構的抓手之一。

經濟再平衡,需要做兩件事:轉變資本流向并將資源從投資領域引導到其他領域。巴西在上世紀50~70年代也有過高增長率,當時也面臨著財富高度集中的問題,但當我們擺脫石油、債務等危機的沖擊后,各界政府開始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

中國亦是如此,不但保持了經濟高速增長,而且在30年間讓數億人脫貧,無論從什么標準來看,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你說到了目前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你們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正在扭轉強勢資本、弱勢勞動力的局面。穩增長則是另一大考量,蛋糕大了自然好分。

日報:在巴西沖破縮小貧富差距這個隘口時,有沒有遇到既得利益集團的路障?

胡格內: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恪守清規戒律,你所說到的某些問題,無論他們出現在哪里,只要政府有決心解決,都是可以克服的。最終,廣大民眾都會成為受惠者。

關于市場經濟地位

何時峰回路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