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歐債危機令歐盟束手無策 實則信用危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12-30 17:00


中新網12月30日電香港《文匯報》30日刊出評論說,歐洲的債務危機已經引發政治危機,歐盟簡直束手無策。今次的歐債危機,主要是政府的信用危機,主權債券出現違約風險。如果按照馬克思的理論邏輯,信用危機是經濟危機的征兆,那么,歐債危機就必然會引發金融危機,從而演變為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文章摘編如下:

歐洲的債務危機發生,示威浪潮不絕,多個國家的政治領袖均先后下臺,債務危機已經引發政治危機,歐盟簡直束手無策。從今次的歐債危機可以看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已迷失方向,隨時會演變成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此次歐債危機的強力震撼,使得許多經濟學家開始思考和分析其成因及發展,并出現各式各樣的說法。如果我們用馬克思的《資本論》來探討這次的歐債危機,就會看得更為清楚。事實上,歐債危機并未超越馬克思關于經濟危機的理論邏輯,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同期性的危機不可避免。”


《資本論》是十九世紀馬克思的重要著作,他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以及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歷史不斷重演,雖然每一次的經濟危機都是獨一無二的歷史事件,但經濟危機的本質及發展,都是一樣的。

資本主義周期性的危機不可避免

馬克思說:“經濟危機往往表現為貨幣危機和信用危機,但是,貨幣危機和信用危機不是危機的原因,這一切都是生產過剩造成的。在危機時,商品價值得不到實現,有價證券貶值。這說明,貨幣危機加深經濟危機。”歐債危機就本質而言,就是馬克思所論述的信用危機,“歐豬五國”的政府,為了支持國民的社會福利消費,導致財政赤字不斷上升,于是濫發國債,并且以新債還舊債,以致債臺高筑,當新國債券無人問津,政府無法償還債務,就會產生國債違約的風險。

“歐豬五國”的國債,都超過GDP的120%而希臘更高達160%,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發生債務危機,先后都得到歐洲央行的援助。但是,當希臘再次發生債務危機,歐洲央行拒絕作最后貸款者,歐債市場就出現信用危機,主權債券的價格下跌,大量資金逃離歐洲,歐元兌美元貶值。

政府發行國債券,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它無需黃金保證,也沒有資產抵押,只是政府所開的一張“書面信用證”,但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買賣。購買國債券并不是持有黃金白銀等資產,而是持有一種“虛擬價值”的權益,故馬克思稱之為“虛擬資本”。無論是股票,銀行券及國債券都是由信用制度下所衍生出來的“虛擬資本”,回顧每一次的經濟危機,都是由于“信用膨脹”,“虛擬資本”的價格急升,一旦發生“信用危機”時,局部的危機就會演變成為全局的金融危機,衰退甚至蕭條接踵而來,最終演變為經濟危機,市場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后,經濟才恢復平衡。

在80年代歐洲一體化的廣告詞,其中一條就是一體化后,借債轉變更容易。統一貨幣對“歐豬五國”的吸引力,除了可以享受歐元區的低利率,還可以擴大國際融資的途徑。

在經濟全球化及歐元一體化下,“歐豬五國”就可以把自己的債務,輕易地轉嫁到別的國家,由外國投資者支付它們的福利消費開支,公共住房的開支及政府行政開支等。在1999年以前,歐盟國家主要是內債,外債比重只占五分之一;歐元一體化后,外債比重急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歐豬五國”的國債中,外債占了四分之三。

馬克思說:“國債券是消滅掉了的資本的紙制復本,不代表現實資本,而是一種虛擬資本;國債券一般不是用于生產,而是用于消費。”自90年代以來,“歐豬五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消費所驅動的,而支持經濟增長的背后就是巨大的預算赤字及國債,由于國債券的收入不是用于生產或投資,是用于社會福利消費等開支,因而是一種“消滅掉了的資本”,是政府所印制的“紙制復本”。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邏輯,信用危機及金融危機只不過是經濟危機的杠桿,而經濟危機的真正原因是“生產過剩”,它是相對于消費而言的“相對生產過剩”,而不是“絕對生產過剩”。所以,馬克思說:“經濟危機的原因不在貨幣的缺乏,而在于生產與消費的對立。”

歐元一體化及低利率的條件下,“歐豬五國”的銀行信貸大幅擴張,大量的資金涌入房地產市場,人們對于住房商品的價格預期看好,生產迅速擴張,很多人都通過借貸超前進行住房消費。這時,投機活動更推波助瀾,使住房商品的供應大增,但空置率卻高達雙位數字。資產價格膨脹及信用擴張,推高了人們的消費能力,但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債務泡沫,但是,當資產價格膨脹到無以為繼的境地時,債務泡沫必然有破滅的一天。

債務危機是政府的信用危機

隨著資本主義的信用制度及證券市場的發展,“商業信用”產生了股票,“銀行信用”產生了銀行券,“政府信用”產生了國債券。信用制度促成了社會財富的高度集中,為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分配,加速生產力的發展。

但是,信用制度也有缺陷,因為金融市場中充滿欺詐及貪婪,是道德的沼澤地,馬克思稱之為“巨大賭博欺詐制度”,因為銀行家或資本家在取得別人的資金后,往往進行冒險及賭博,投資者隨時要面對“道德風險”問題,信用危機由此而起。

今次的歐債危機,主要是政府的信用危機,主權債券出現違約風險。如果按照馬克思的理論邏輯,信用危機是經濟危機的征兆,那么,歐債危機就必然會引發金融危機,從而演變為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