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社保卡更需注重福利公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8-29 10:14
在過去一周,人們的目光被媒體上眾多關于社保系統改革的新聞所吸引。據了解,人社部正在緊鑼密鼓地推行全國社保卡統一工作,居民身份證號將作為社保卡號,終身不變,新社保卡將全國通行。目前各地相互分裂、互不相通的社保系統未來將成為一個全國統一的系統,到2015年,這樣全國統一的社保卡發放量預期為8億張,覆蓋60%人口。
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網絡是打破社保卡地域限制、實現社保卡多能化的大膽嘗試。那么,未來統一的社保卡,是不是僅僅止于將包括年齡、繳費金額、養老金、參保年限等核心業務數據納入一個全國聯網的社保系統而已,從而實現全國跨地區就業、社保接續轉移的目標呢?我們希望不止于此,統一社保卡更需注重解決依附在社保卡上面的福利平等問題。
目前各地區的社保卡顏色、卡號數各不相同,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州自行制定,因此只要持卡人跨省、市、州工作,那么原來的社保卡就不得不作廢。
這樣的社保系統的分割,導致過去金融危機時候眾多沿海農民工返鄉就業時,無奈退保現象十分普遍;而如今,當沿海眾多制造業由于土地成本、招工困難等原因向中西部搬遷,這一問題同樣導致了原本在沿海地區工作的人們在跟隨企業搬遷時,不得不無奈退保。
這種退保不僅對于個人來說,導致社保資金積累的中斷,福利受損;對于企業、地區經濟乃至中國本身,也是一件有害無利的事情。
從大的歷史背景看,改革開放前30年,由于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問題是資金的短缺,因此各地政府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展開“資本博弈”,相互競爭;而最近幾年各地屢屢上演的用工荒已經表明,廉價勞動力的短缺開始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這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到了由“資本博弈”時代向“勞動力博弈”時代的拐點。
這樣的勞動力博弈,要求勞動力在各個地區自由流動、高效配置,形成統一的全國性勞動力市場。但是目前相互割據的社保系統,則對這一要求形成了嚴重的障礙,導致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企業不敢自由搬遷,從而導致包括勞動力在內的經濟資源無法在地區之間高效配置,這對地區經濟、乃至中國整體發展造成了重大的損害。
由此可見,統一的社保卡政策的出臺正是經濟發展對勞動力自由流動提出現實要求時候的一個回應。但是社保的接續轉移問題不僅僅是一個信息技術問題,地方利益是背后更大的障礙。目前各地社保統籌水平千差萬別,城市與農村、沿海與內地、經濟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社保統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別。
更細致地看,不僅地區之間存在社保的差別,即使同一地區也由于身份、單位等的不同,對應不同的社保待遇。例如公務員與非公務員、職工與非職工、市民與非市民、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在這些差異中,最為突出的是戶籍制度對人民遷徙、定居權利的限制,以及依附其上的各種福利所存在的嚴重差異。
從各地打工子弟在就學上的弱勢,到一線城市集體戶籍導致的結婚難現象,再到普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的福利差異,面對統一社保卡的政策,人們希望這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的改進而已,而是期盼社保卡背后的社會福利也得到統一,體現平等的原則。
從功利的角度看,這樣的平等將有助于全國性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推動經濟的整體均衡發展;從理念的角度看,這樣的平等將實現人人生而平等,獲得平等發展機會的權利。
盡管依附在地區、身份上的福利資源在實現平等化的時候,短期內會造成優勢地區公共資源的緊張,甚至是“城市病”的爆發,但是通過循序漸進,綜合改革的方式,這一過程可以極大的被緩和。目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及非職工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建立,都指向了這一國民福利的公平性和均等化。通過彌補不同地區、不同身份上福利水平的差異而實現的社保卡統一,才是更為切實、根本的途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