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家沒有料到俄總統的國情咨文這麼強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12月23日電 接受俄新社調查的政治學家們認為,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向聯邦議會發表的國情咨文表明,一些政治家把他除名還為時尚早,因為梅德韋傑夫不僅僅對四年總統任期進行了總結,同時又開創了一個新的政治時代。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們在對國情咨文的看法上有分歧:共產黨人和公正俄羅斯黨人在國情咨文中聽到的是告別的語調,而統一俄羅斯黨人聽到的則是包括梅德韋傑夫本人在內的所有人未來即將實施的計劃,但他已經是在總理崗位上來實施這些計劃。 梅德韋傑夫12月22日向聯邦議會發表了本屆總統任期內的第四份,也是最後一份國情咨文。他的發言持續了1小時10分中。前30分鐘,梅德韋傑夫對自己擔任總統期間的工作進行了總結,爾後宣布了政治和經濟領域的系列倡議。他建議對政治體制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居民直接投票選舉地方行政長官和簡化政黨登記程序。政黨登記條件為:黨員最低500人起,代表全國一半以上的行政主體。國情咨文中還把參加俄羅斯總統選舉所必須征集的選民簽名數量減少到30萬份,而非議會黨派的候選人參加俄羅斯總統選舉所必須征集的選民簽名數量是10萬份。 俄羅斯現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將于2012年5月屆滿。梅德韋傑夫9月提名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參加2012年3月的總統選舉。在此情況下,他同意若普京在總統選舉中勝出,那麼他將出任政府總理。這樣,梅德韋傑夫的國情咨文可不僅被視為未來幾個月的總統行動計劃,還可以被視為未來總理的行動計劃。 對未來的聲明 全俄輿情研究中心主任瓦列里·費奧多羅夫對梅德韋傑夫發言的定性是強勢的。 他認為:"這是梅德韋傑夫對自己進一步工作的聲明,但已經不是總統,而是總理。" 政治學家列昂尼德·波利亞科夫和俄羅斯社會院成員格奧爾基·費奧多羅夫還指出了國情咨文中的新修辭。 波利亞科夫認為:"我覺得,這份國情咨文具有象征意義,因為梅德韋傑夫對四年總統任期進行了總結,但與此同時又開創了新的政治時代。這是一個當局和社會進行開放的、廣泛的和全面互動的時代。" 政治學家列昂尼德·拉濟霍夫斯基認為這份國情咨文是梅德韋傑夫四年總統任期中最有意義的一份。 他說:"這同梅德韋傑夫所面臨的兩個挑戰有關。第一個挑戰是客觀的,是明顯的不滿、集會、游行。明顯,社會的不滿在上升。第二個挑戰是個人的:梅德韋傑夫將離開總統職位。我認為,綜合這兩個原因,梅德韋傑夫想展示政治能量,這包括共同的、整體系統的,也包括他自己的政治能量。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他取得了成功。" 對精英和社會的信號 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奧利加·克雷施塔諾夫斯卡婭稱梅德韋傑夫的國情咨文是"四年總統任期的強有力總結"。 她說:"社會中所談論的一切,在不同平台上所討論的一切、在各個集會上所議論的一切、反對派所討論的一切,現在都已經被聽到,並將付諸實施。梅德韋傑夫注意到了所有這些微妙因素、國家政治體制中的狹隘之處。他說,這些將發生變化。當然,這很令人鼓舞。我認為,如果這確實落到實處,那麼反對派的許多王牌將只會從手中掉落。" 俄羅斯社會院成員格奧爾基·費奧多羅夫認為梅德韋傑夫的發言是"傳遞信號的國情咨文"。 他說:"反對派收到的信號是:自由化即將開始,他們擁有機會和權利。極端主義者們收到的信號是:他們所提出的發展方案將無法獲得通過,不要癡心妄想。外國中心收到的信號是:不要幹涉俄羅斯聯邦內政。社會收到的信號是:他們的聲音已經被聽到,未來將發生社會、政治、經濟變革,前方大有希望在。" 費奧多羅夫認為:"我在國情咨文中還聽到對精英發出的信號,可以這麼重新組句,即‘一切才剛剛開始。我不會退位。我們將繼續共事 。" "您好"或者"告別" 國家杜馬議員們對梅德韋傑夫國情咨文中告別語調的強弱程度評價不同。杜馬反對派代表們聽到了這種告別語調,相反,統一俄羅斯黨人認為一切才剛剛開始。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國家杜馬黨團副領導人尼古拉·科洛梅伊採夫稱梅德韋傑夫的國情咨文是"告別之歌",且試圖說明"我已經做了這一點"。他還注意到,按照他的統計,梅德韋傑夫在上一份國情咨文中57次用了第一人稱"我",這次稍微少一些。 "公正俄羅斯"黨黨團副領導人根納季·古德科夫不僅聽到了告別語調,還有自我肯定的願望。他22日對俄新社記者說:"我認為,在這份國情咨文中,梅德韋傑夫想得到自我肯定。對他來說,在這次王車易位後保持這麼嚴肅的有影響力的人的臉面很重要。"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統一俄羅斯"黨總務委員會主席團第一副書記謝爾蓋·熱烈茲尼亞克,以及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統一俄羅斯黨黨員奧列格·莫羅佐夫不同意同僚們的觀點。 莫羅佐夫對記者說:"我認為,這里沒有什麼告別語調。我感覺,總統對自己作為聯邦政治家提出了任務。從他所說的來看,他有許多事情要做,需要未來不管擔任什麼職務來實施這些事情。" 熱烈茲尼亞克也告訴俄新社記者,"國情咨文中提出了近期需要解決的任務和具體倡議"。上述文章內容由俄新網提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