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的不是保險是風險——訪達信(北京)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高管團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為一家連續37年被評為“全球最大保險經紀人”,30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家外商獨資保險經紀公司,達信(北京)保險經紀有限公司(Marsh)在中國的生存方式顯然是過分低調的。12月2日,達信在上海陸家嘴辦公室內舉行了一場小型媒體見面會,這也是達信高管團隊首次集體“亮相”。
增資
一個月前,達信在北京宣布注冊資本金從1000萬元增至3000萬元。這是達信繼今年4月宣布并購匯豐保險經紀公司之后的又一戰略舉措,進一步鞏固了作為中國最大外商獨資保險經紀公司的市場地位。
對此,達信副總經理李銘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兩年前公司就已經在考慮增資。增資將進一步擴展達信在中國保險經紀與風險管理咨詢業務領域的影響力。”
記者了解到,達信的增資計劃其實還有另一層考慮。按照有關監管規定,在完成增資后,達信在中國境內開設分公司已經沒有任何限制,這對于一心想要“開疆辟土”的達信而言,無疑是極大利好。
競爭
“與對手相比,孰優孰劣,我們不好多作評論。”達信高級副總裁劉遠說,“不過,達信有自己的優勢和專業。”他告訴記者,達信是高科技產業在風險管理和保險領域的專家,全球最大的高科技和電信企業80%都是他們的客戶。
如果說,同行競爭對手在短期內可能無法超越達信,那么達信正面臨著另一股強大勢力的沖擊。近年來,很多的中國大型國有企業開始參股保險公司,甚至開始設立企業內部保險經紀部門。
對于這些實力雄厚、氣勢洶洶的“老大哥”,達信采取了合作的策略。劉遠告訴記者:“獨資牌照讓我們在調度全球資源上更加便捷,而在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等領域的創新也讓達信拓寬了視野。”
教訓
達信副總裁袁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工程師,在達信,他負責風險咨詢,通過工程措施和管理制度控制財產損失風險。
袁斌說:“我們部門總是和爆炸、火災、自然災害等聯系在一起。如果發生事故,一定是工程措施或管理制度上出現了問題。”比如說,上海“11·15”特大火災事故。
“達信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客戶提示這些風險。”袁斌告訴記者,在客戶做決定之前,告訴他們可能發生的風險,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當然,在風險發生后,他和他的團隊需要做另一項工作,評估重建,“我們會提供專業意見,包括重建需要的時間、成本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