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or醜聞腐蝕金融市場 風暴規模不明 損失尚難估計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英國巴克萊銀行涉入的操控 Libor 醜聞案不只是單純的企業犯罪,它影響到幾乎所有的金融商品和投資人的血汗錢。監管機關正在探討問題到底有多大,而人們也想問,監管機關是否一直都有恪盡職守?
6 月下旬,巴克萊銀行 (BCS-US) 因試圖操縱倫敦銀行同業交換利率 (Libor) 被罰鍰 4.53 億美元。Libor 是全球企業與個人支借款項利率的計算基準,也是全球流通 360 兆美元金融工具──包括信用卡、各類衍生性商品與期貨合約──價值的計算標準。
這件事情影響的層面廣泛超乎想像。有許多大型銀行也正接受是否操縱 Libor 的調查,如花旗 (C-US)、摩根大通 (JPM-US)、匯豐 (HSBC-US) (0005-HK)、德意志銀行 (DB-US) 和皇家蘇格蘭銀行 (RBS-US) 等。
經濟學家與分析師預測,Libor 醜聞案將會是自金融危機以來對銀行業打擊最大,使其付出最多代價的案件。隨著被偵查、被罰款的銀行愈來愈多,投資人對銀行產業的信心就動搖得愈厲害。
美國聯邦存保公司 (FDIC) 前主席 Sheila Bair 表示,巴克萊高層將下台負責,包括營運長 Jerry del Missier、董事長 Marcus Agius、執行長 Bob Diamond,更多大型銀行高層也將面臨相同情形。「要看此情況在其他機構內滲透得有多深,事件很可能影響廣泛。」Bair 說。
消保團體 Public Citizen 內的金融業規範議題專家 Bart Naylor 預期,將會有一波投資人對銀行提出告訴,特別是在美國境內。Naylor 說,可能有成千上萬投資人手上仍有以錯誤Libor 設定利率的合約,而他們會稱這些合約無效,因為它建立在不正確的資訊上。若銀行從與傳統貸款利息對作的衍生商品中獲得的利潤愈高,形成集體訴訟的可能性就愈大。
去年巴爾的摩市就於紐約聯邦法庭對數家大型銀行提出告訴,指控美國銀行(BA-US)、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等共謀操縱 Libor,影響該市為了避險目的所投資的掉期利率商品。巴爾的摩市這件訴訟,後來被合併到其他市政府、退休基金、避險基金所提出的告訴案內。(接下頁)[NT:PAGE=$]
史丹福大學商業學院教授 Darrell Duffie 認為,任何針對 Libor 提出的告訴,都將使銀行付出龐大的代價,並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但目前還無法預料結果,因為到底有哪些銀行涉案,也還在調查當中。要等更多證據浮上檯面,才能辦法判斷傷害有多大。
柯林頓政府時代任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的 Robert Shapiro 則說,Libor 醜聞案可能是史上最大的金融詐欺案。Shapiro 昨 (11)日在其部落格中撰文指出,Libor 操縱案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魯莽最不誠實的行為,最終將使華爾街回歸到保守的自我管理原則。
Shapiro 指出,已經有好幾年時間,Libor比真正的利率低了 30 至 40 基點,這個差距足以讓 10 萬美元的貸款每個月增加 50-100 美元的成本。在2007至2008年間,美國人未繳清的房貸就達 11.1 兆美元。在Libor被懷疑受操控的期間內,又有 30-40% 的貸款是採用浮動利率。如果銀行家們浮報 Libor 利率,只要 20 個基點,美國的屋主們每年就得多付 11-22億美元的利息。
不止是銀行方被檢視,由於Libor問題,監管機關也被用放大鏡檢視。紐約聯儲周二 (10日) 表示,早從 2007 年 8 月,巴克萊就曾偶爾以非正式的報告書提及有關借貸利率的問題。
華府議員們正加快速度了解官員究竟如何處理 Libor 醜聞。周二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表示將與事件相關人員進行談話,聯準會主席伯南克 (Ben Bernanke) 與財長蓋茨納 (Tim Geithner) 均在名單中。議員們希望深入了解,為什麼任何操控事件都有可能衝擊美國消費者及美國金融體系。
Public Citizen 金融業專家 Naylor 說,Libor 醜聞案帶給大眾最大的疑問,就是監管機構如何能對銀行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聯準會是否有扮演好監督銀行的角色?由於信用市場極度仰賴 Libor,使這件醜聞摧毀了大眾對監管機關的信任。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