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三大因素壓制 六月將是戰略決戰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天大盤依然較弱,延續昨天的跌勢,繼續下探,六月將是多空戰略決戰期。

綜合媒體5月27日報道,兩點后,空頭主力發動新一輪瘋狂殺跌,目前兩市有31只股跌停,300只股跌幅超5%.上述的數據,在4月底以來的下跌中,已經出現過幾次,這算不上非常特別。但分析盤面下跌前列的個股,我們能驚異的發現,今日有大面積的個股跌破了中期下跌趨勢線。這意味著,盡管大盤已經下跌超300點,但盤面大把的個股,仍有大幅回調的空間。盤面個股大面積下跌的悲劇或許還遠未完。
  
股指再現跳水強勢股集體補跌
  
大盤午后依然是弱勢運行,并且再一次上演跳水,雖然銀行、地產等權重總體走勢還算穩健,但題材股的獲利回吐壓力在進一步增強,截至目前,兩市跌停已超過20家,水利股跌幅第一,大禹節水、安徽水利跌幅逼近9%,國際板中的豐華股份、萬業企業、聯美控股以及東睦股份等跌幅也頗為巨大,強勢股的集體補跌值得大家重點警惕。
  
市場呈兩極分化煤炭領漲權重股
  
大盤上午弱勢下跌,盤面上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格局,近期順勢帶動指數走軟的權重股多數企穩反彈,而逆勢活躍炒作的題材股則進入全面獲利回吐,導致指數跌幅不大,個股慘烈的現象。大盤股中,受電煤供需緊張刺激的煤炭股漲幅最大,平莊能源最高漲停,露天煤業、冀中能源、兗州煤業、國陽新能等普遍收獲較大上漲。(世基投資)
  
反彈失敗創新低多頭還在等什么
  
本周三,中國石油(601857)的增持護盤動作一度令投資者對反彈充滿期待。然而,昨日(5月26日)大盤在高開震蕩后,卻一路走低。為何原本反彈在望,最終卻落得個冷清收場?蠢蠢欲動的多頭部隊究竟還在等待什么?
  
中石油增持難阻大盤下跌
  
昨日早盤,股指期貨IF1106合約早盤時高開高走;上證綜指也高開13.65點,但其后大盤不斷震蕩回落,在14時59分還創出2734.54的調整新低。
  
分析人士認為,今日中石油發布公告稱,中國石油集團25日通過上交所增持中石油股份3108.47萬股,如此利好引致中石油25日反彈,也為大盤反彈搭好了臺,但昨日市場做多信心仍然不足,因此一旦部分板塊遇到利空消息,拋盤就會大量涌現。
  
股東減持套現資金供需失衡
  
多頭部隊究竟在等待什么?還有什么令機構如此擔憂?分析人士認為,高管、限售股股東連續不斷減持是市場難以走強的重要原因。統計顯示,本月以來滬深兩市共有162起重要股東二級市場交易行為,其中,47家公司發生減持124起,減持套現金額共計70.5億元,日均減持近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包含了不少的高管、控股股東減持。
  
其次,再融資消息又開始增多。昨日有報道稱,深發展表示考慮再融資。有統計顯示,今年增發再融資規模累計已超4100億元。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在國際板、新三板虎視眈眈的局面下,資金供需關系失衡,這是導致市場難以改變下行趨勢的根本原因。國際板利空存在被夸大之嫌估值水平回歸≠系統估值下移
  
歷史顯示大盤見底耗時長
  
周一上證綜指的大跌,宣告市場進入加速探底階段。而這一次的大陰線,與去年6月29日及12月末的兩次大跌較為相似。上兩次大跌后,都花了較長時間才收復失地,那么這一次下跌和反彈過程又將是怎樣?
  
2010年6月底,大盤在2500點附近持續盤整之后,于6月29日大跌108.23點破位。3個交易日后,大盤在7月2日2319.74點探底成功,并展開一輪有力的反彈行情,至7月21日才完全收復6月29日的大陰線,一共經歷17個交易日;而去年12月27日和28日,大盤連續兩天收出大陰線,并一舉跌破年線。12月29日,大盤很快見底產生反彈,不過這一次,股指在反彈到年線位置后,再次陷入調整,并于2011年1月25日創出2661.45點的新低。在經過一個較為復雜的整理之后,至2月14日才完全收復2010年12月27日的陰線,一共經歷了30個交易日。
  
分析人士指出,不論后市以何種方式探底成功,都還需要多方作出巨大努力。(每日經濟新聞)
  
積極信號顯現增持中國石油提振市場信心
  
每當股市陷入低潮的時候,投資者總盼望著“反轉信號”出現。昨天,期待已久的“信號槍”終于打響。
  
A股市場第一大權重股中國石油(601857)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中石油集團25日通過上交所系統增持公司股份3108萬股,并擬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比例不超2%。
  
控股股東增持中石油之舉,不禁令人聯想起兩年多前的一幕。2008年9月18日盤后,中央匯金公司宣布,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中、工、建三大行股票。受此利好刺激,滬深兩市絕大部分個股次日開盤即牢牢封于漲停;足足陰跌了近一年時間的上證指數,更是如同打了興奮劑一般,短短兩個交易日內狂飆18%。
  
“匯金增持三大行的舉動極大地提振了投資者信心,幫助市場從悲觀氛圍中恢復,對市場的積極影響不言而喻。”雖然早已時過境遷,但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對匯金當年的增持行為,依然印象深刻。“記得匯金第一次增持建行僅200萬股,看上去數量寥寥,但實際起到的效果卻好比沖鋒號,吹響了多頭大反攻的號角。”
  
事實上,匯金增持三大行后不久,上證指數1664.91點的中期底部即被探明。自2008年10月底開始,A股市場啟動了新一輪的大行情。2009年8月,上證指數最高上摸至3478點,與最低點相比實現了翻倍。
  
“毫無疑問,中石油是滬深兩市第一大權重股,其獲控股股東增持的意義和匯金增持三大行是一樣的,都是市場即將見底的信號,提示大家在這個位置投資是非常安全的。”陽光私募代表人物上海紫石投資執行董事張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點位下,A股市場的估值非常合理,大盤接連下挫只因市場缺乏信心。“只要有了信心,市場預計就會形成一波有力的反彈。不過,股市若想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反轉,還須等待未來緊縮貨幣政策的松綁。”
  
A股市場呈現出的積極信號不止一個。除中石油外,A股市場近期同時出現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現象。“如果不是為了資產注入、重組、增發融資等目的故作姿態,而僅僅是單純從重置成本考慮,那么在產業資本的角度,表明其認為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已經跌到值得介入的位置。”上海一合資基金公司研究總監表示,產業資本對于經濟、行業、企業運行狀況應該掌握一手信息,因此對股價的判斷力可能高于市場平均水平。但產業資本進場的邏輯是重置成本與二級市場購入成本相近,但市場并不一定就按照產業資本的規律運作。如果市場情緒轉負,仍然可以壓迫估值繼續下行。(上海證券報)
  
個股分化:題材+高換手≈強主流+低換手≈弱
  
昨日,滬深股市繼續震蕩下行,并創出本輪下跌以來的新低。在極度疲軟的市場環境下,個股的分化較為明顯,日均換手率達到10%的只有少數題材類個股。統計顯示,成交活躍度與股價的上漲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越是交投活躍的股票,其持續上漲的可能性越大;反之,那些交投清淡的股票,則大多陷入持續下跌的泥潭。整體來看,滬深兩市近期的成交活躍度顯著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大多數行業的活躍程度低于去年同期。
  
“有量”上漲概率才大
  
最近一段時間,A股市場大幅走低,市場中只有極少數股票逆市上漲,跑贏大盤。這些逆市前進的股票大多具備題材,重組、抗旱、國際板、產品漲價,概念不一而足,令投資者眼花繚亂。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類股票往往在持續高換手率伴隨下不斷上漲,即便是本周一大盤破位大跌也不能終止其上漲的勢頭。
  
以最近一個月為統計區間,剔除新近上市的股票,滬深兩市中共有18只個股的日均換手率超過10%,占比不到1%。在這18只股票中,僅有3只是下跌的,上漲的股票超過八成。而且,漲幅較大的股票不在少數,有12只股票的漲幅超過10%,其中6只的漲幅超過30%,這18只股票的平均漲幅達到17.84%。漲幅最高的是金瑞礦業(600714),該股票兼具ST摘帽和資產注入題材,累計漲幅高達64.52%,日均換手率為12.69%。最近一個月交投最為活躍的是東睦股份(600114),該股票是國際板概念的龍頭,日均換手率高達18.48%,累計漲幅為41.19%。
  
進一步的統計顯示,日均換手率在5%到10%之間的股票共有102只,上漲的股票占比下降至43%左右;日均換手率在1%到5%之間的股票共有1224只,上漲的股票有177只,占比進一步下降到不足15%;而交投最為清淡的747只股票日均換手率不足1%,其中上漲的僅有34只,占比僅為4.55%。
  
從傳統的技術角度講,股價上漲如果伴隨成交量放大,那么就表明股價運行在強勢階段,后市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就更大,統計結果也符合這一理論,似乎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然而更為有趣的是,近期A股市場似乎上演了冰火兩重天的“死循環”。一方面,越是活躍的股票,越能吸引資金,于是形成接力效應,股價不斷上漲,形成良性循環;而另一方面,越是交投清淡的股票,資金越不愿參與,股價不斷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形成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循環,或主要因為目前資金對個股流動性的偏好較強。在經濟、政策、市場等諸多環境不利于股市的情況下,市場中的資金尤其是游資,大都選擇快進快出,而高換手率的股票流動性好,是資金快速進出必要條件,如果強行買入活躍度較低的股票,則很難保證全身而退。
  
一級行業普遍交投清淡
  
事實上,從最近一段時間A股市場的整體運行情況看,并沒有大規模資金進出的跡象,這也導致了主流行業板塊交易極為清淡。
  
統計顯示,5月26日當日,申萬23個一級行業中,除農林牧漁外,其余行業的換手率(整體法,下同)均處于歷史偏低的水平。其中采掘業當日換手率為0.12%,僅為最近兩年平均水平的7.62%。當日換手率相對較低的行業還包括交通運輸、金融服務、餐飲旅游、有色金屬、建筑建材等。
  
而從最近一個月的情況看,其成交清淡的特征也比較顯著。2011年5月,各一級行業的日均換手率均顯著低于過去兩年的平均水平。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化工、黑色金屬、公用事業等行業在5月的日均換手率超過了去年同期的水平,這也反映了這三個板塊近期的活躍程度較高。
  
若以滬深300成分股為統計對象,也可以看出大盤人氣不旺。數據顯示,滬深300近5年以來的日均換手率為1.75%,而今年5月以來的日均換手率僅為0.32%,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0.20個百分點,較上月下降了0.21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中大部分股票無量陰跌的現象,表明投資人對于該股未來信心不足,若無政策面和個股基本面的重大改觀,想扭轉頹勢并不容易。(中國證券報)
  
華泰證券:技術性反彈或臨近防御仍為上策
  
5月份,指數表現疲軟,量能持續萎縮,熱點散亂,但個股活躍卻不錯。滬指在經歷了前期的平臺調整后,本周受資金面壓力及國際板推出消息的影響,開始大幅殺跌,周二再次創出自今年4月18日調整以來的最低點2744.78點。雖然當前A股整體估值僅為14.7倍,但在信心嚴重缺失的市場面前,估值不足以成為推動行情發生根本性變化的依據。資金和業績依然是市場面臨的壓力所在,上半年依然建議投資者以防守為主,繼續從業績增長和估值安全性的角度來選擇投資標的,當前依然看好消費及銀行板塊。
  
“滯漲”陰影籠罩市場
  
從PMI數據上看,中國的工業生產于最近幾個月已有所放緩。汽車銷售額下降、存貨調整等都可能會導致制造業未來數月的增長趨于平緩,市場預計5月PMI指數或將創下新低。而近幾個月全國各地出現的“電荒”現象有望進一步加劇,這將嚴重制約工業生產,從而加劇市場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
  
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高漲使得國內輸入型通脹壓力繼續加大。4月份CPI同比上漲5.3%,PPI同比上漲6.8%,連續兩個月CPI維持在5%以上,說明當前國內通脹形勢依然嚴峻。我們認為基于PPI傳導至CPI存在滯后期及二季度翹尾因素的影響,未來國內通脹繼續上行的風險依然存在。
  
從資金面上看,由通脹而引發的貨幣緊縮使得銀行間資金面壓力有所增加,準備金率上調、債券密集繳款等使得短期內流動性陷入緊張局面。而三年期央票復出才一周,便面臨暫停發行的命運,這讓市場對加息的預期越來越強烈。而銀行在上周上繳存款準備金后,資金面已捉襟見肘,7天回購利率已經上沖到4.7%左右,目前回購利率中樞已較前期明顯上行,預計資金面緊張的形勢短期內仍將延續。此外,有關國際板即將推出的傳聞也加大了對A股市場資金分流的預期。
  
業績增速或進一步下滑
  
2011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在往年一季度利潤環比上升的情況下,今年非金融類公司一季度環比卻下降10.5%。分行業來看,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商業貿易、化工及金融的凈利潤增速遠超出市場預期,而黑色金屬、交通運輸以及房地產等受成本壓力及政策調控影響,一季度凈利潤增速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從一季度毛利水平來看,通貨膨脹對企業利潤的擠壓效應開始顯現,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將侵蝕部分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從當前的通脹形勢來看,短期內CPI難以快速回落,成本壓力將成為今年上市公司主要面對的困難。分行業來看,具備資源優勢及產品定價權的行業毛利率更具抗通脹能力,如食品飲料、商貿、建材、房地產等,而如醫藥、交運、公用事業等毛利率下降明顯。
  
在整體盈利能力出現下滑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部分行業如食品飲料、商貿、金融等業績增速依然強勁,且當前估值水平接近前期低點,對這些行業進行逢低布局,不失為較好的投資策略。
  
防御仍為上策
  
反彈持續性或較差
  
我們認為,市場在經歷了4月19日以來的調整后,存在一定的技術性反彈要求。但是,流動性和業績層面難以在短期內為市場提供趨勢性上行的動力,市場很難走出前期箱體震蕩的上軌。布局方面,建議投資者優先從業績增長及估值的安全性角度去選擇個股,關注有業績支撐的消費類板塊及低估值的大盤藍籌等。
  
從最近幾周的大盤弱勢行情下,市場熱點散亂,領漲板塊不具有持續性,但我們從中可以發現市場風格偏好,已經逐步開始向有業績支撐的消費類板塊轉移。金融板塊近段時間也扮演了力挺大盤的角色,我們認為其中的銀行和保險行業值得配置。從銀行業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其一季度業績表現靚麗,另一方面其10倍不到的估值水平,對主力資金來說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從保險行業來看,目前保險股的估值均處于歷史底部,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人壽(601628)和中國太保(601601)對應的2011年P/EV分別為2、2.2和2倍,目前股價對應的2011年NBM(隱含新業務倍數)分別為8.9、11.5和10.6倍。雖然保險股并沒有股價持續上漲的催化劑,但是一季度保險行業的走勢基本反映了保費收入增速減緩等負面因素,我們認為保險股目前正處于一個底部形成的過程之中,其股價下跌的概率小于上漲的概率。(華泰證券)
  
三因素壓制 大盤再創調整新低
  
昨日,A股再現尾盤跳水,上證指數沖高受阻綠盤報收,尾盤再度刷新本輪調整新低,同時也創出4個月來的收盤新低。分析人士認為,資金面偏緊、基本面形勢不明朗以及外圍環境不樂觀,是市場不愿加大倉位的三大主要原因,但在市場量能持續萎縮和消息面逐步轉暖的情況下,短線下跌空間有限。
  
受期指和港股周三尾盤急拉的刺激,昨日A股跳空高開,并在農業、券商板塊的帶動下繼續沖高,滬指最高沖至2764.89點。但因跟風買盤不足,指數早盤尾段節節回落。雖然午后在金融、地產股的拉升下大盤又出現了一波沖高走勢,但仍然未得到資金的支持,更有投資者趁高賣出,打擊大盤尾盤再度出現跳水,并以接近最低位收盤。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于2736.53點,下跌5.21點,跌幅0.19%;深證成指收在11530.70點,跌84.72點,跌幅0.73%。成交維持低迷,兩市總成交額僅1533億元。中小盤股繼續領跌,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分別收跌1.09%及1.36%,其中后者更是再創上市以來收盤新低。兩市逾7成個股收跌,水利建設、造紙印刷、醫藥、電器、太陽能等板塊跌幅靠前;受豬肉和蔬菜價格上漲的帶動,農業板塊逆勢拉升,板塊漲幅達2.28%,為表現最好的板塊;此外,釀酒食品、銀行、交通設施等板塊也逆勢收漲。
  
資金面上,明顯有資金趁股指反彈出貨,據相關資金流向統計數據,昨日A股市場共計凈流出資金34.3億元,除農林牧漁、釀酒食品、券商三個板塊實現小幅凈流入外,其余全部呈現資金凈流出。
  
股市沖高受阻繼續收跌,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韌認為這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影響:一是資金面擔憂,近日銀行間回購利率持續上漲,25日一度出現所有品種的資金價格飆升至5%以上的情況,預計資金偏緊情況要到6月才會有所好轉;二是基本面擔憂,目前市場對經濟增速放緩、藍籌股盈利增幅下滑的擔憂漸趨強烈,不愿意在這一預期未明朗之前加大倉位,預計這方面的風險得到一定程度釋放前,這些擔憂還會繼續困擾市場;三是外圍市場擔憂,希臘債務危機問題還未解決,意大利、英國等又被相繼下調了評級,加上美國及德法等國家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皆不盡如人意,均制約了市場做多動能。
  
王韌表示,目前市場仍處于難熬的筑底階段,指數向下的空間不大,但一些估值偏高的中小板、創業板個股,仍面臨進一步下調的壓力。此外,機械、水泥等處于盈利高峰的板塊,也因盈利有往下走的可能面臨下調風險。他認為現在還不到買入的時點,因為這個筑底過程可能會持續到6月底,待資金面、基本面的形勢明朗了,6月中下旬再建倉也不晚。
  
大摩投資也認為,當前市場做多力量雖有所顯現,但引領市場的力量仍然不足,且一有風吹草動,避險拋盤就一涌而出,顯示市場信心依然脆弱,市場整體仍處于弱勢格局。但在市場量能持續萎縮和消息面逐步轉暖的情況下,短線下跌空間有限,具備業績支撐的個股有望企穩,后市風險將依然集中在高估值板塊。
  
一次詭異且失敗的反抽多空“打太極”大盤“玩迷蹤”
  
又是一場敗局!本來,周三的小幅殺跌給第二天的上漲做好了鋪墊,只可惜這個鋪墊最終沒能扛住市場的殺跌。大盤先是給空頭一棒,后是給多頭一拳,走勢甚為詭異。那么,這詭異走勢背后究竟是何動機呢?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許只是中期趨勢線附近的一次短暫套利,市場調整的終極目的或許還在于應對美聯儲定量寬松政策的退出。
  
不知不覺中再次破位
  
本周三盤中,中石油突然發力,但上證綜指并未暫停下跌的步伐,只是中石油的啟動延緩了市場下跌的速度。在現貨市場收盤之后,期指市場突然發動,收出一根長長的下影線,這在給周四的市場帶來了希望的同時,也給空頭埋下了一顆炸彈。而本周三晚間,外圍市場普遍較好,A股市場也就面臨一個短期偏暖的外圍環境,一時間周四的反彈似乎已八九不離十了。
  
本周四早盤,市場果如所料。早上高開高走,豬肉概念股、國際板概念股、稀土概念股紛紛發力,大盤藍籌股中信證券(600030)、工商銀行(601398)、中石油等也幫襯著穩定陣腳。不少投資者認為,在2750點這個由去年9月低點與今年1月低點連線形成的中期趨勢線上,市場應該會出現一次明顯的反彈。因此,昨日市場在盤中調整時,也不時遭遇各路資金的抵抗。
  
只是這些抵抗都是徒勞。午后,有較大利好的稀土概念股開始回吐漲幅,其股價開始走低,包鋼稀土(600111)收出長長的上影線。上午受捧的中信證券和工商銀行也承受壓力,同樣在低位收盤。早上還漲了20余點的上證指數,收盤只得以下跌報收。技術上,上證指數收于2736.53點,已經跌破了2750附近的趨勢線。而昨日尾盤大肆反抽的期指,昨日尾盤也未有表現。
  
一次詭異且失敗的反抽
  
其實,回過頭去看本周四上午的反抽,極為詭異。如果說,本周三中石油的異動和期指尾盤的反彈是一種操縱行為,那么其操縱的依據又是什么呢?一方面,影響多空的因素并未發生變化;另一方面,當時的國際市場并未傳出利好。
  
關于中石油的異動,有人說是國際油價的連續反彈所致。但從其業績構成來看,油價在目前這個變動范圍對其業績影響并不大。而且,以往與其聯動的中石化此次并未跟隨。從技術上看,中石油反彈之前的五日線乖離率相當高,這或可以看成是一次技術反彈。而從戰略上看,只能說是一種主力的護盤行為。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本周三盤中中石油異動的同時,期指并未有太緊湊的跟隨。反而跟隨大盤殺跌,只到尾盤才發起出人意料的反抽,這也給周四的市場留下了相當的想象力。
  
不過,最終周四的盤面也只停留在想象中,上證指數的反抽也宣告失敗。因為影響多空的因素早已被市場洞悉,如3500億資金到期的利多因素等,這似乎只夠支撐市場半天。而之前市場擔心的所謂“戴維斯雙殺”等主要因素并未得到解決,這顯然也不能馬上得到解決。由此來看,本周四在曇花一現的反彈背后,多少可以讓人感覺到一種人為操縱的氣息,內在邏輯或為:在持續深跌之后,利用反彈心理,以多頭身份助推市場,再在高位平倉,最終以空頭身份回歸到下跌趨勢中,并進行多空套利。
  
六月將是戰略決戰期
  
基于周四反抽的失敗,大盤再次破位,再加上經濟體普遍處于去庫存的關鍵時期,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業績、估值水平頗為擔心,五月份的行情也許難有指望,但六月份的行情卻相當關鍵。因為,很多的預期能否實現,都將在六月份見分曉。
  
首先就是美國退出貨幣寬松政策后的影響。美聯儲規模達60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劃,幾乎可以肯定將在6月結束。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資金流出發展中國家,并抑制新興市場資產和貨幣的升勢。有一種分析認為,目前中國央行提升存款準備金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應對即將到期的美國定量寬松計劃。美元上漲必然會令全球流動性減弱,屆時中國將有充分的資金準備,其資產也不至于下跌太多。
  
其次就是通貨膨脹。根源于美元貶值的通脹可能會停止,美元升值將抑制大宗商品的上升勢頭,讓全球通脹拐頭向下,這是目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如果這一預期得以實現,國內的宏觀調控壓力也將放緩,市場也會守得云開見月明。不然,調控依然會延續至通脹拐點出現,市場也難有大行情。從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成本推動加需求拉動相互交織,形勢較為復雜。
  
第三就是去庫存。去年五月份處于去庫存時期,市場因此大跌。今年五月份再度遭遇去庫存,市場再度低迷。不少機構認為,去庫存的周期大概會持續一個月左右。因此,六月份,去庫存能否完成也將見分曉,而這將左右市場的走勢。
  
“危”中有“機” 關注新興及大消費主題
  

本周四A股并未迎來期待中的反彈行情,全天高開低走的走勢,更加打擊市場本已低迷的人氣。在指數實現六連陰之后,機構普遍趨于悲觀,調整仍將持續的聲音幾乎彌漫了全市場。不過,以往的經驗表明,每一次暴跌中,都是“危”“機”共存。結合當前的市場狀況,投資者或可在新興產業及大消費主題中繼續尋寶。
  
利空不斷調整難止
  
最近一段時期,A股市場備受煎熬。國內方面,物價高企,企業盈利增速下滑預期增強,國際板推出可能快于預期,銀行資金緊張,且融資需要不斷催逼;而國際上則是,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難免反復,世界地緣政治局勢風雨飄搖。總而言之,利空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周四有消息報道,早先預期CPI將在二季度高位回落,但受長江中下游旱情的影響,糧食主產區可能收成不佳,價格上漲的預期再次加劇。而5月以來,豬肉、雞蛋等食品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超出市場預期,因此,短期CPI難言見頂回落,政策將不得不持續緊縮。對于市場來說,流動性是行情的生命線,緊縮政策加劇無疑會讓不確定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而以上每一個因素的進一步變化都是利空來源。
  
盡管一些影響因素形成了零散的概念板塊行情,如所謂國際板概念股、食品農業等消費品出現脈沖式行情。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盤的調整最終讓這些概念股塵歸塵,土歸土。分析零散的概念板塊無法激起市場人氣背后的邏輯,關鍵在于投資者無法預期還有多少利空要來襲。市場不知道企業業績的下滑會在什么時候企穩,銀行可能在什么時候推出再融資,國際板到底將分流多少資金,這都處于不確定中,而且是不可回避的。如果無法預期未來,等待基本面明朗將是上策,這就是當前市場演繹的邏輯。
  
緊縮政策或進入平穩期
  
利空不斷,的確讓A股備受折騰,但未必是件壞事,問題的暴露為解決問題提供了線索。大部分投資者更愿意相信,當前這種趨勢會繼續,但我們更希望投資者關注,趨勢也存在反復的可能。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是,問題的關鍵——政策見效的問題。當前的預期是,在各種經濟指標反映出物價高企這樣的信號時,政策必然會有進一步的措施。但我們的預期是,政策將會進入平穩期,進一步的緊縮也需要實時觀察此前的政策效果。
  
政策調控物價一直未有放松,大部分的緊縮政策在一季度已經實施。而從經驗上看,政策的實施到產生作用,將會有六個月左右的時滯。因此,一季度的很多政策會在二季度之后逐漸顯現效果。從物價上漲的原因來看,實體經濟的需求和供給并沒有太大的改變,因此,這更多的是源于貨幣發行,只要控制貨幣的發行量,通貨膨脹率肯定會出現下降。對于高通脹這樣一個事實,沒必要去逃避。看不到這一點,就不能深刻理解,當前市場的調整既存在“危”更存在“機”。
  
尋寶兩大主題投資
  
我們之前一直建議關注主題投資,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成長性。在此,我們強調,投資應關注于上市公司的成長,而不是所謂的流動性行情。近期有關創業板、中小板盈利能力低于預期的報道,似乎令創業板的成長性成為浮云,以至于投資者開始對原有的投資邏輯持懷疑態度。但我們認為,市場正是通過下跌鑒別出成長性公司的真偽。
  
我們認為,當前的市場利空因素正不斷被市場消化,成長性公司由于大盤的影響而被錯殺。糾正這種錯誤,會有一個周期,尤其是在能夠預期中報之前,投資者還需繼續等待。
  
投資機會方面,新興產業、大消費等主題開始適當跟進。其一是在傳統行業中具有新業務的小公司,這些公司往往具備業務創新的基礎,來自傳統行業的劃分已經不能代表其真實價值,隨著業績的逐漸披露,他們將表現出高速的成長性。其二是具有資產重組和注入預期的公司,按照當前政策引導的方向,重組更多的是幫助公司業務結構實現優化,從而引發其基本面超預期的表現。

(衛強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