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范大為:能源"硬件供應商"的環保戰略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為全球技術領導企業,環境議題可謂是艾默生決定企業業務結構和技術創新方向的核心標尺。這個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全球工業巨頭,在網絡能源、過程管理、工業自動化、環境優化技術等幾乎每一項核心業務都在全球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現在,艾默生在150多個國家設有240家生產設施,2010財年銷售額達到210億美元。

它如何看待電氣領域的漸性創新對于解決全球環境問題所能發揮的作用?為此,本報專訪了艾默生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范大為(David N. Farr)。

內嵌的環境戰略

21世紀:艾默生為全球眾多公共設施、工廠提供了能源解決方案,無論在傳統能源領域還是新能源領域都是領先技術的擁有者,請問艾默生如何把節能環保融入到發展戰略當中?


范大為:艾默生的核心業務在于能源轉換。我們必須實現能源的高效轉換,否則我們的業務無法取得巨大成功。

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能源轉換效率。例如,研究如何減少材料的使用,減少電器件的能耗;關注下一代技術,通過開發新技術,支持更加清潔的能源生產方式,并為人們提供監測和限制排放的技術,以滿足全球對節能環保的需求。

艾默生有12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我們經歷了多次技術變革,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今天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節能減耗,十年之后,我們還將面臨新的挑戰。所以,我們始終保持著對趨勢的關注,事實上,過去十天我在出差途中主要走訪的就是我們在新興市場的技術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專注于對節能減耗技術的開發。

例如,由于中國風場的氣候非常極端,電網條件與歐洲不同,坦白來說,許多國際標準產品在運營時都會產生諸多問題。所以,我們針對中國風場、電網環境設計了WinTrust系列風機變流器,充分滿足了中國氣候及地質條件下的各種防雷抗震要求。

21世紀:你在艾默生工作了30多年,把節能環保的理念納入到公司的戰略中,會給艾默生的業務模式和組織文化帶來哪些變化?

范大為:當我們不斷將注意力集中在節能環保方面之后,我們的業務構成也因此進行了調整。今天艾默生的業務,與10年前、15年前都不太一樣。現在這些創新的、前沿的、能夠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技術領域是我們業務重心所在。對我這個CEO來說,最困難的事之一,就是要做出出售一些現有的業務、對業務的構成進行調整的決定。最近,我們出售了電機業務,這是艾默生在100多年前創立之時的“基石業務”之一,因而做出這個決定對我們而言是十分困難的。

環保理念注入企業戰略后,對組織文化的確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主要變化便是我們必須與我們不同業務區域內的客戶保持更緊密的聯系。很多來到亞洲市場的公司,與亞洲公司做生意時都會習慣性將既有的模式帶到亞洲。但實際上,亞洲對能效的發展以及對整個經濟的發展方式都有不同的期望。

艾默生從美國圣路易斯一個小城鎮起家,現在成為了一個全球運營的跨國企業,在全球擁有13.5萬名員工,其中有10萬名都是在美國以外的,他們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需求。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適應和理解多樣化的文化,并與之融合。

作為CEO我需要去理解這些不同的文化。推動內部對于環境問題的共識的建立,是我們作為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每年 10月,在艾默生內部進行的規劃會議中,我們都會對那些對推動技術創新有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嘉獎。對技術的創新鼓勵,使得員工意識到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努力是可以得到回報的。其成效是,在過去五年中,艾默生一半以上的創新技術都與節能環保有關。

環保技術的應用與未來

21世紀:你提到不同經濟區域對能效的發展以及對整個經濟的發展方式,存在不同的期望,能否談談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范大為:可以說全球大多數國家現在都很關注節能環保這個問題,只不過關注的程度有所不同,在有些國家或地區,人們還是優先考慮經濟增長和保障就業。

所以我在不同的業務地區出差的時候,還會與相關政府官員進行溝通。例如,我剛在印度參加了一個很重要的能源會議,見到了兩位重要的領導人,并與他們就印度如何實施相關的節能環保措施進行了探討。要提高環保議題的優先級,印度需要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因為印度現在還是更關注經濟的發展。

中國是艾默生全球業務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自2002年以來就已經成為艾默生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在中國,我們與政府就能效方面簽署了一系列的協議。例如,2004年,我們與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簽署《能效標準化合作備忘錄》。在中國,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為改變中國耗電量持續攀升的情況做出一些貢獻。

21世紀:如果向中國一些關注節能環保問題的企業推薦近期值得關注的技術趨勢,你會作何建議?

范大為:我會建議他們關注能幫助以下三個領域來節約能源、提升能效的技術創新:發電廠,房屋制冷和采暖系統,數據中心。

這些是我目前看到的中國最值得關注的節能環保三大關鍵領域,它們對能源使用方式以及癥結,也是我們的業務關注重點。首先,目前我們正與主要的發電廠合作開發下一代發電技術,主要是通過過程控制和儀表方面的技術創新,提升能源轉換效率。現在發電廠的運行效率通常很低,大約只有30%,我們的過程控制技術能夠使電廠的運行效率達到40%,從而能使電廠以較少的能源投入產出更多電力。在我們目前著力關注的發電領域的一系列問題中,這項任務居于首要地位。

其次,隨著人口和房屋數量的顯著增長,下一代制冷和采暖系統會成為節能的一個重點領域。我們正與中國主要幾位家電廠商合作,開發能夠達到政府能效標準的下一代制冷和采暖系統,此類系統能將能效再提高10%-20%,相信未來三四年內就可以問世。隨著中國企業生產的空調產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市場,產品能效的進一步提高也將提升全球空調的使用能效。

第三,在美國,僅數據中心就消耗了全國1.5%的電力,數據中心和通信中心等IT中心在中國市場數量正不斷增長,但是,目前對這一領域節電問題的關注并不多,很多用傳統方式建造的數據中心耗能巨大。我們在美國市場通過一些創新的方法,能夠優化數據中心的空間利用,節約能源,每年僅數據中心節省的能耗就相當于減少1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們正在研究如何提高數據中心的冷卻效率,并確立新的數據中心冷卻效率標準。目前,數據中心30%的能耗用于冷卻,而我們的目標就是研制新的產品,縮小該比例,至20%以下。我們還竭力實現在數據中心整體冷卻效率上的突破,因為數據中心在運行時產生大量熱量,必須對其進行冷卻。因此,我們尋求從電子元件制造和新冷卻系統研發兩方面形成合力,努力將能耗范圍縮小。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但如果我們能取得突破,將影響深遠。現在我們也在積極與中國的公司合作,尋求讓數據中心效率更高的辦法。

21世紀:日本核事故讓人們重新審視核能利用,你是如何看待能效、安全、經濟和環境之間的相互平衡?

范大為:我認為,從所有不幸事故中,我們都能從中學習,吸取教訓。我堅信我們能使核能成為更有效、更高效、更安全的能源。

從日本核事故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核電站的選址問題。多年以前,人們認為應將核電站設在海邊,因為那樣可以便利地獲得冷卻水,但是經過這次的事故,人們認識到,如果發生30英尺高或來勢兇猛的巨浪,海邊核電站會遭遇危險。

我們已經與在中國、美國乃至全世界的核能客戶進行交流,商討如何更安全、更迅速地應對類似的情況。我認為,這次日本核事故給我們的一個教訓就是,必須在核電站運行過程中,持續引進新技術。這正是我們在美國的做法,我們會長時間關閉核電站,來進行技術升級,以提升核電站的安全系數。

我堅信,我們應該實現能源結構的平衡,涵蓋核能、煤、天然氣、電能、風能和太陽能等,現在我們正在與各方合作伙伴積極合作,通過多種途徑,以更好、更安全地利用這些能源。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