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漲!傳米價也將漲兩成!? 農糧署:與油價無關!
鉅亨網新聞中心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現在油價、電價喊漲,現在甚至傳出米價也要漲至少兩成!農委會農糧署今(16)天表示,今年一期稻作延後收獲10天至半個月,導致部分業者庫存量不足,稍稍帶動稻米價格上漲,但與油價無直接關聯,若是發現價格異常高漲,將適度釋出公糧調節,穩定米價。
有媒體報導指出,根據糧商透露,因為油價上漲,導致農民生產成本提高,運輸加上包材等各項成本支出增加,推估市售包裝米價格將漲兩成以上,農糧署表示,每年元月到5月是國產稻米非收獲期,國內所需稻米靠庫存糧及進口米供應,價格均呈季節性上漲。
農糧署也指出,以目前南部田間稻作生育情形推估,今年一期稻作將延後收穫約10天至半個月,部分業者在新米收穫前庫存量稍有不足,是帶動稻米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與油價上漲無直接相關。
但是農民成本提高是事實,至於目前市售米價格情況,農糧署指出,去(100)年二期國產稻穀收穫期穀價,隨著公糧稻穀收購價格而提高;以盛收期平均乾穀價每公斤23.25元計算,每公斤白米批發成本為34.81元,業者則需另外負擔包裝及倉儲管銷等其他費用。
但今年1到3月白米批發價平均每公斤34.18元、零售價平均每公斤38.83元,4月12日白米批發價平均每公斤35.03元、零售價平均39.6元,批發漲幅2.5%,零售漲幅2%,農糧署認為,目前非收獲期,漲幅還在合理範圍。
為了穩定國內糧食供應,政府經常性儲存安全庫存稻米,目前政府公糧約60萬公噸糙米量,是國內民眾5.7個月用量。農糧署表示,會持續每日監視市場稻米價格,如果價格異常高漲,將適度釋出公糧調節。
但國內小包米市場為自由市場,農糧署表示,若發現業者聯合漲價,將配合通報,交由行政院公平會處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