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謹慎,大盤成交額創兩個月來新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結束了上周「艷陽高照」的反彈行情後,本周A股市場可謂「陰雨綿綿」。
滬指週一慣性上漲後,從週二開始經歷了「四連陰」,在失守3300點後,接連破掉10日、20日均線,最終報收於3247.32點,周跌2.1%,深成指報收13875.87點,周跌幅為0.07%。滬市本周成交金額大幅縮減,較上周下降近三成,週五創下了兩個月以來的成交新低1100億元。
板塊方面,本周兩市漲少跌多,其中ST板塊表現最為搶眼,逆勢上漲0.79%,緊隨其後的是物聯網、農林牧漁、黃河三角等7家板塊,漲幅均在0.5%以上;房地產、券商等板塊則領跌市場,跌幅超過5%。創業板周跌0.55%,前期熱炒的吉峰農機受上週五深交所打擊操縱股價賬戶影響,以11.18%的跌幅領跌創業板。
分析人士表示,本周市場的縮量下跌反映了年關將至時各方的謹慎心態。一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堅持政策連續性的同時,也對一些具體提法進行了微妙處理,增添了各方對未來經濟政策「外鬆內緊」的擔憂。另一方面,近期新股上市進程不斷加速,限售股解禁量連創新高,引發了資金面的供求失衡,雖然11月信貸數據略超預期,但CPI的轉正也讓市場擔心通脹預期有可能引發信貸政策的不斷緊縮。
對於後市行情,分析人士普遍表示,在沒有熱點湧現的情況下,市場近期仍將延續窄幅震盪的走勢,等待經濟形勢和政策的進一步明朗後再抉擇方向。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閆莉表示,自去年年底開始,市場已經歷了近13個月的反彈,指數上漲超過一倍,積累了過多獲利盤,需要一段獲利回吐的過程。而市場前期上漲更多是由政策刺激因素所引發,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來推動的下一波行情基礎尚未出現。
投資策略上,市場人士建議關注前期滯漲的藍籌板塊,其中地產、金融、交通運輸、電子信息板塊存在一定的補漲機會,此外也應積極適度捕捉重組概念股中存在的投資機會。而在「調結構、促消費」的政策主線下,醫藥、紡織等消費板塊中的龍頭個股具備長期的投資機會,元旦春節的臨近也為商業百貨釀酒板塊提供了契機。
對於前期熱炒的創業板,渤海證券分析師周喜表示,創業板一直面臨估值回歸的風險,調整只是時間問題。近期監管層對於創業板炒作不斷警示,下周新一批創業板公司上市也將降低創業板的「稀缺性」,建議投資者謹慎迴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