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就業"綠色通道",80名卸任"村官"轉崗郵儲銀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
今年7月,北京市首批大學生「村官」結束三年任期,近80%重回擇業起跑線。
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郵儲銀行率先搭建就業「綠色通道」。
讀無字書,做有心人。由剛來時的「外鄉人」變成農民的「貼心人」,從農村工作的「門外漢」變成經營管理的「多面手」,經過3年的鍛煉成長,北京市首批80名大學生「村官」圓滿「卸任」成功「轉崗」。手捧著郵儲銀行沉甸甸的聘書,他們激動無比。「郵儲銀行的新崗位為服務三農提供了更大舞台,許多當村官時的創業想法有了新的著落。搞畜牧養殖、種反季節蔬菜、嘗試訂單農業,通過信貸支持讓村民盡快嘗到靠新觀念務農、新技術種田、新產業致富的甜頭。」
據悉,此次新招收的80名大學生「村官」將重點充實各郊區縣支行營銷管理力量,重點為農戶經營生產提供信貸支持。與此同時,郵儲銀行還適時啟動了幫扶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的信貸工程,有效緩解京郊農戶、農村微小企業「貸款難」問題。
此舉得到了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勞動社會保障局的充分肯定,張欣慶局長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郵儲銀行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7月初舉辦的卸任大學生「村官」雙選洽談會上,北京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等近十家銀行悉數到場,提供了客戶經理、儲蓄櫃員等近百個崗位。當得知郵儲銀行從今年3月份啟動招聘工作,多個支行長跑遍了10個郊區縣,共達成意向近200人,最終確定80名大學生「村官」時,銀行同業均不約而同地表示「這次動手有些晚了」。
7月6日至12日,北京分行組織全體新入職大學生「村官」赴石家莊開展為期一周的入職培訓,除開設商業銀行知識講座外,還安排了多次專題座談和拓展訓練,集知識傳授、能力鍛煉、素質培養、拓展訓練、企業文化宣貫為一體,處於轉型期的「村官」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了迅速提升。
一個滾燙的話題
「走出象牙塔,跨進泥巴牆」。背起行囊,告別家人,把背影留給城市,大學生「村官」懷揣著夢想走向農村,留下了青春建功的閃光足跡。
2006年以來,作為全國試點省市,北京市認真貫徹中央精神,把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作為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的戰略舉措,作為優化黨政幹部來源結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長遠大計,作為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培養青年人才的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投入5.7億元專項資金,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先後經歷了先行試點、全面鋪開、迅速推進和不斷深入四個階段,三年間共選聘大學生「村官」8136名,基本實現了「每村有兩名大學生」的目標。
為確保大學生「村官」能夠「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更要「流得動」,北京市除了在任期內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嚴格管理實施、保證大學生「村官」任職期間待遇水平外,還提早率先在全國啟動相關工作,為合同期滿的大學生「村官」提供多種選擇,採取續聘、增加專項事業編製、招錄公務員、擔任社區工作者等多種方式,拓寬就業渠道,實現流動發展。但隨著整個社會就業壓力的加大,大學生「村官」再就業形勢也變得異常嚴峻,急需企事業單位積極配合開闢新的就業渠道。
2009年3月26日,《北京晚報》以「村官卸任 到哪兒上崗」為題推出重頭報道,明確指出「北京首批大學生村官將結束三年任期,2016人重歸擇業起跑線」。來自部分區縣人事部門的統計數字進一步顯示,首批大學生「村官」只有10%進入鄉鎮政府的事業編製,10%留任續聘,其餘80%都將面臨「卸任轉崗」。
如何盡快打通「再就業」渠道,3月27日一上班,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學生就業處第一時間收到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遞交的「招聘大學生村官實施方案」。方案詳細地制定了招聘對像、招聘崗位、薪酬待遇,以及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並承諾「定向招聘期滿大學生村官不少於80人,重點配備10個郊區縣支行,重點充實農村金融隊伍和營銷力量;同時為任期內的村官創業及時提供貸款支持。」
郵儲銀行北京分行徐學明行長接受採訪時表示,郵儲銀行著眼於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服務三農。大學生村官轉崗從事郵儲銀行工作,可以說是「轉崗不離土」,雖然崗位不同,但所從事的依然是支農工作。由於有了三年農村工作經驗,對於金融供給長期以來嚴重不足的農村來說,這些村官對農村的金融需求有著更深刻的理解。無疑,80名村官入職郵儲銀行,必然會有力推進金融支農工作進程。同時,作為一家銀行,我們要認真履行社會責任,要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他強調,郵儲銀行特別看重村官四點,即勇於突破自我的勇氣,吃苦耐勞的精神,勤勉務實的作風和扎根農村的經歷。據悉,看到3月26日晚報報道後,在行長的親自指揮下,「求賢若渴」的郵儲銀行連夜趕製了招聘大學生村官的具體實施方案。
郵儲銀行提供的「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學生就業處的悉心指導下,北京分行迅速展開大學生「村官」的招聘工作,所轄各郊區縣支行也主動與各區縣人事局取得聯繫,同步推進招聘工作。作為大學生「村官」的「娘家人」,大學生就業處楊綱處長對村官招聘工作高度關注,全程跟蹤指導,幫助銀行和大學生村官化解難題。在他看來,全市首批2000名村官既像希望的種子,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他盼著更多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能在新農村建設的沃野上「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與時俱進的
「系統工程」
如何構建人才回流農村的長效機制是一項名副其實的「系統工程」,從3月份運作之初,北京分行就把大學生「村官」的選聘、培訓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長遠工作來安排部署。分行層面建立了由分行行長牽頭,12個部室負責人組成的聯席會,15家一級支行成立了工作小組,指派專人負責聯繫溝通工作,建立了分行、一級支行「兩級」管理體系,為推動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幫助下,制定出台了《郵儲銀行招聘大學生村官實施方案》,對從錄用、任職到管理、培訓、考核等各個層次的工作做出明確規定。
——打開大門迎賢才,真正把有志向、有熱情、有奉獻精神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輸送到新農村建設的最前沿。
——提供幹事創業舞台。按照北京分行統一部署,大學生「村官」重點配備十個郊區縣支行,重點充實信貸營銷和基層管理崗。見習期內表現特別優秀的,適時提任支行長特別助理。
——制定配套政策。形成了涵蓋選聘任用、教育培訓、管理使用、考核激勵、跟蹤培養等各方面的制度櫃架,基本做到了選聘大學生「村官」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
——開展培訓和幫帶。按照「不參加培訓不上崗,培訓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分層分類培訓,使他們盡快掌握金融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其次,「扶上馬送一程」,有針對性地加強實踐鍛煉,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村官」到「銀行人」的角色轉型。
——進行思想引導。多次舉行各層面座談會,徐學明行長要求大學生「村官」始終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努力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奮發進取,創新傳承,學會感恩,反哺回報。
北京分行出台的一系列激勵保障措施暖了大學生「村官」的心,重入「農門」的他們充滿幹事創業的激情。
在大興區安定鎮徐柏村,卸任「村官」張海波正在給農民講授貸款知識。他告訴筆者,「徐柏村條件艱苦,但是這裡的自然資源、特別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因為基礎差、開發晚,豐富的資源並沒有讓老百姓過上富裕的日子,真是端著『金飯碗在討飯』」。
「郵儲銀行的新崗位讓我找到了服務三農的新抓手,我要盡全力幫助老鄉們聯繫項目、辦貸款。」
卸任村官不卸民情,唱著自編的創收「四季歌」,老鄉們的眼裡閃著激動的淚花。「春季桃花杏花開,夏季板栗柿花鮮,秋季採摘碩果累,冬季燈籠掛起來。」
關注小「村官」
服務「大三農」
在為農村金融輸送人才、加大供給的同時,北京分行還從網點建設、「信貸支農」多方面破題,致力於為廣大農戶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和方便、快捷的個人結算服務,以實際行動兌現著「百姓銀行」、「綠色銀行」的承諾。
1998年以來,大的國有商業銀行機構收縮,減少了農村網點,北京郵儲不僅在農村地區始終保持著204個儲蓄網點和257個匯兌網點,而且從去年以來,還新增了12個、改造了30個郊區儲蓄網點。郵儲銀行成立後,先後在京郊投放ATM142台、POS345台、商易通2173台,讓農村用戶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金融服務。
轉制為全功能商業銀行後,郵儲銀行著重加大各類零售信貸的發展力度,陸續推出小額貸款、個人商務貸款等信貸產品,為京郊農戶生產經營提供便利的融資需求。截至5月底,累計發放零售貸款近10億元。
北京分行組建一年多來,為傾力支持首都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項目貸款、銀團貸款等方式回流北京地方的資金已超過300億元,其中有34.2億元用於支持北京奧運基礎設施及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回流京郊農村的信貸資金達25億元。今年上半年,為積極響應市政府號召,郵儲銀行積極參與京郊農村街坊路改造、垃圾處理等「新農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目前已經與房山區政府達成意向,為其提供1億元的資金支持。近期,郵儲銀行與門頭溝區政府簽訂了金融支農戰略合作協議,為門頭溝區建設提供全面金融支持。
此外,郵儲銀行還通過觀念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創立了一系列社會知名、百姓信賴的「三農」服務品牌。聯手北京市建委全國首發郵儲「暖心卡」,為建築企業開立「農民工專用賬戶」,減少農民工拖欠工資現象,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為山區農民架起「綠色通道」,在懷柔和延慶代發合作醫療款,解決山區農戶醫保報銷難問題,將黨的「惠民政策」和「德政工程」落到實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