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我國多數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面臨稿源匱乏困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5-20 08:22


中國擁有最多的研究生,稿源不足卻困擾著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

盡管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研究生,但以這一群體為主要作者和讀者的刊物——研究生自辦的學術刊物,卻普遍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稿荒。

5月11日,在南開大學召開的首屆全國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研討會上,《南開法律評論》編輯部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引起了與會同行的共鳴。

國內23家研究生培養單位的26份刊物接受了此項問卷調查,其中綜合類刊物占53.8%,人文社會科學類刊物占42.3%,自然科學類與醫學類刊物較少,不到4%——調查者介紹說,這一比例與刊物分布的現實情況基本相符。


這項調查發現,雖然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但稿源匱乏困擾著大多數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這類刊物中的絕大多數沒有正式刊號,屬于內部出版物,基本定位是“研究生學術交流的平臺”。受訪的26份刊物中,創辦20年以上的4份,10至20年的刊物4份,10年以內的18份。

創刊于1980年的《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是大陸第一家也是持續出版時間最長的研究生學刊,已被中國期刊網、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等收錄,但仍屬內部出版物。該刊社科版執行編輯華毅——一名碩士生告訴記者,本校學生在這份刊物上發表一篇論文,在獎學金評定中可獲2分的加分。盡管如此,很多同學仍然愿意花上三五百元的版面費,給擁有刊號的期刊投稿,即使《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的水平未必次于其他期刊。

與此同時,正式出版物的來稿排成了長隊。“據說有的法學期刊收到的文章排到了2013年,很多好文章一時發不出來。”《南開法律評論》前任主編袁松說。

究其原因,《南開法律評論》編輯部在調查報告中指出:“在目前論文發表量與職稱、獎學金評定直接掛鉤的情況下,這類刊物顯然不占優勢。”

“如何尋找和吸引高質量稿源、提高辦刊質量,一直是困擾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的重要問題。在稿源不足的情況下,為保證刊物質量,出版周期只能延長,這樣就陷入了難以突破的惡性循環。”

在沒有刊號的刊物上發表論文,再有價值也“沒用”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自辦期刊的生存環境,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反映了學術界功利化的風氣和規則。

“學術氛圍變得淡薄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東南大學研究生學報》實習主編朱瑋瑋說。

另有一位學生主編抱怨說,受主管教師的影響太多,“有時領導一換,辦刊思路就換”。

南開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會主席龍蒙認為,總體而言,當前學術界的風氣“一般”,特別是碩士研究生階段,很多學生是迫于就業壓力而讀研。

作為本校研究生自辦刊物的指導教師,吉林大學的輔導員周昕說,學生的投稿熱情并不高。很多學校將碩士生由三年制改為兩年制,而且取消了畢業發表論文的門檻,在此情況下,許多同學把精力投入到實習和求職中,對學術研究缺乏熱情。她與其他高校的同行交流時發現,由于稿源不足,一些刊物一度停刊。

為了開拓稿源,《南開法律評論》的編輯需要密切關注法學界人士的博客,借此尋找合適的約稿對象。他們還會到各大高校的BBS征集作者。創刊之初基本上以本校師生稿件為主,最新一期的校外來稿已經達到80%左右。總體而言,來稿只能“基本滿足”這份一年出版一期的刊物。

“沒有刊號,很多人認為即使能夠發表,意義也不大。”龍蒙說。

根據調查情況,42.3%的刊物以高校研究生和學者為征稿、約稿對象,其中《南開法律評論》還面向全國的檢察院、法院、律師事務所等法律實務部門征稿。38.5%的刊物主要面向本校研究生、學者征稿、約稿。還有19.1%的刊物以其他形式獲得稿源,如復旦大學《新政治學》通過舉行論壇,用論壇征稿補充稿源,南京大學《物理人》面向校友征集作品。

據龍蒙推測,給學生自辦學術刊物投稿的同學,一般出于兩個考慮:這篇稿子不錯,投給正規期刊可能還差點,先投給學生刊物探探情況;學生刊物不要版面費,有機會為何不試一試呢?

但是,由于教師晉級、學生評優普遍要看論文,論文發表在哪里和論文多寡都成了判斷依據。在沒有刊號的刊物上發表論文,即使文章內容再有價值,也很難被算做“學術成果”。

《清華法律評論》是學生刊物中的佼佼者,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免費提供書號,每年出版一輯。不過,該刊主編王靜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形容,自己和其他高校的同學一樣,仿佛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學校的職稱評審不承認《清華法律評論》上的文章是學術成果,這影響了它對教師中優質稿源的吸引力。學生們原本計劃《清華法律評論》一年出版兩輯,目前只能出一輯。

受制于刊號的學生期刊困惑于自己的身份。在本次調查中,70%以上的刊物以“擴大影響力”、“走向正規化”、“取得刊號或書號”等作為發展目標。學生自辦刊物是否應努力爭取刊號,成為全國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研討會上的熱門話題。當然這些學生主編們也明白,刊號對他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

受訪的26份刊物中,目前僅有5份獨立取得或合作取得了刊號、書號。

再大牌的學者,如果文章敷衍了事,照樣會被學生刊物拒絕

“如果在這種日趨繁茂的刊物叢林中,不考慮發展定位,而過度強調對‘正規化’的追求,往往造成刊物既缺乏專業特色,又缺乏學術特色,長期無法打開局面、取得成果。”調查報告強調。

《山東大學研究生學志》主編范思遠說,拿到刊號甚至成為“核心期刊”沒什么意義,沒必要去搶人家的飯碗。外界那些學術期刊甚至核心期刊上,照樣有不少“垃圾稿”。他強調,學生自辦刊物首先應是學生涉足學術領域的一個平臺。

作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新視界》雜志的主編,陳沖不想發表那些被“正規軍”拒絕的文章,而是希望同學能從這里學會怎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事實上,刊登在《新視界》上的文章,大多數都在之后發表在正規期刊上。

“法學家的文章代表一種態度,但不一定代表了青年學生的態度。我們希望有法律理想的年輕人把想法放進來,也許這些想法不成熟,也許還是錯誤的。”袁松這樣解釋《南開法律評論》的宗旨。他還認為,既然那么多好文章一時在正規刊物上排不上隊,學生刊物應該盡量爭取幫助展示和交流這些成果。

而中山大學的華毅說,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應當是一個“緩沖帶”,收錄那些在別處“不得志”的文章,充當學術新秀的“伯樂”。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研究生》雜志執行主編王立生指出,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為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的訓練,學術見解和創新成果的表達,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的砥礪,開辟了一個重要的園地。

“學生軍”的眼光之苛刻有時不亞于正規期刊。據王靜介紹,在《清華法律評論》,編輯部會將來稿去掉作者姓名,交由初審編輯審稿,大多數投稿因為原創性不足而被斃掉。有些被斃的稿件還是編輯部向一些知名學者約來的。再大牌的學者,如果文章敷衍了事,空洞無物,照樣會被拒絕。

“有時約到名校學者的稿子,我們還沒看就會覺得‘應該很好’,但初審編輯看完后,覺得不合格。這時,我們尊重初審編輯的決定權。”她說。

在幾次類似的約稿尷尬出現之后,《清華法律評論》向學者約稿時愈發慎重和嚴肅。王靜說,編輯部會與約稿對象反復溝通,讓他們對《清華法律評論》重視起來。

匿名審稿、拒絕人情稿是不少學生刊物的通行做法。另一方面,不止一位學生主編表示,自己在退稿時不會像一些正規期刊那樣端著架子,而是會向投稿人附上詳細的退稿意見,以示對學術的尊重與誠意。

在首屆全國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研討會上,這些非職業的主編們通過了一份聯合宣言。他們反思了包括學術抄襲在內的學術道德問題,并鄭重表示:“我們承諾,研究生自辦學術刊物恪守學術道德,加強學術自律,杜絕學術失范與學術失信。”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