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來了,股票也會漲價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春節假期還沒過完,就收到了央行的加息公告。在銀行從事單據審核工作的表妹不禁感嘆,她的工作量又要比平時增加幾倍,因為每逢加息后就有許多市民會把剛存好的定期存款重新做轉存以便可以享受加息后更高的利息,而對于她們來說,轉存業務會增加審核工作量。節后也有不少客戶來向我咨詢今年的投資方向,想了解加息周期內資本市場到底會怎樣。很多人問我,通脹就是漲價,但投資界又有種說法叫“通脹無牛市”,如果什么都漲價,股票究竟會不會漲價呢?
我認為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分析一下過去15年的加息、降息周期。我們對中國過去15年利率變化對比股市漲跌的分析,發現這兩者之間的直接相關性并不明顯。比如1996年至2002年是一個降息周期,此期間上證指數從650點左右漲到1500點;2004年至2007年9月是一個升息周期,此期間上證指數從1300點左右上漲至6000點;而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又是一個降息周期,但上證指數從5000點下跌至1800點;2010年10月至今又是一個升息周期,而上證指數從3000點下跌至2800點左右。
雖然從數據統計中無法體現出利率與股市的相關性,但我們也發現雖然同是升息或降息周期,但兩次升息和降息所處的經濟周期卻是不同的。1996年至2007年是明顯的經濟復蘇、成長到過熱的過程,因此股市也異常繁榮,而從2007年至2008年是經濟衰退期,2010年及未來的幾年也許處于蕭條期,因此股市可能也會隨同經濟周期出現波動。這一結論與美林證券著名的“投資時鐘”理論有著出奇的一致性。
“投資時鐘”理論針對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幫助投資者識別經濟中的重要拐點,從周期的變換中獲利。它把經濟周期分為四個階段:衰退——復蘇——過熱——滯脹。每一個階段都可以由經濟增長和通脹的變動方向來唯一確定。每一個階段都對應著表現超過大市的某一特定資產類別:債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現金。
Ⅰ、在衰退階段,經濟增長停滯。超額的生產能力和下跌的大宗商品價格驅使通脹率更低。企業盈利微弱并且實際收益率下降。中央銀行削減短期利率以刺激經濟回復到可持續增長路徑,進而導致收益率曲線急劇下行。債券是最佳選擇。
Ⅱ、在復蘇階段,舒緩的政策起了作用,GDP增長率加速,并處于潛能之上。然而通脹率繼續下降,因為空置的生產能力還未耗盡,周期性的生產能力擴充也變得強勁。企業盈利大幅上升、債券的收益率仍處于低位,但中央銀行仍保持寬松政策。這個階段是股權投資者的黃金時期。股票是最佳選擇。
Ⅲ、在過熱階段,企業生產能力增長減慢,開始面臨產能約束,通脹抬頭。中央銀行加息以求將經濟拉回到可持續的增長路徑上來,此時的GDP增長率仍堅定處于潛能之上。收益率曲線上行并變得平緩,債券的表現非常糟糕。股票的投資回報率取決于強勁的利潤增長與估值評級不斷下降的權衡比較。大宗商品是最佳選擇。
Ⅳ、在滯脹階段,GDP的增長率降到潛能之下,但通脹卻繼續上升。企業為了保持盈利而提高產品價格,導致工資——價格螺旋上漲。只有等通脹過了頂峰,中央銀行才能有所作為,這就限制了債券市場的回暖步伐。企業的盈利惡化,股票表現一般或較差。現金是最佳選擇。
我們建議: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最簡單的理財方法就是跟著經濟周期的節奏來調整,經濟向好的時候就多進行投資,而經濟不確定的時候就減少投資、多做儲蓄及購買固定收益產品來保值,當然完全不做投資也是不正確的,因為經濟周期的變化時點無法確切預知,而且會隨著政策變化而改變,因此適當調整資產配置比例是較好的選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