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度境外發人民幣國債
兩岸網新聞中心 (來源:東方早報)
東方早報記者 姚偉
六十周年國慶臨近,人民幣國際化再邁步。財政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昨日早間聯合公告,財政部將于9月28日在香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在內地以外地區發行人民幣國債。
香港政府發言人昨日回應說,此次發債標志著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外界則普遍評價稱,長期而言,此舉不僅將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還能推動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結算和流通,令人民幣區域化進程加快。
人民幣“被花掉”的難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指出,“財政部希望通過在香港發行更‘權威’的國債,以促進人民幣在境外的發展。”
這點不難理解。雖然包括國開行、匯豐銀行等中外機構眼下在香港發行了約30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但國債與這些金融債的“級別”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更易受到投資者青睞。同時,人民幣國債勢必將為今后內地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提供定價基準(編注:通俗理解就是讓價格更公道,學術點說,就是使人民幣幣值有了更大范圍和更新角度的參照標準),進而帶動更多內地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凡此種種,無疑將直接促進境外人士和機構持有人民幣的信心。可見的是,眼下正在走出國門的人民幣面臨著如何“被花掉”的難題。以7月初開始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為例,知情人士透露,盡管試點開展已三個月有余,但目前經由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而走出國門的人民幣資金只能存留在賬上。
“隨著人民幣國債在港發行,將來會有更多的債券即將在港發行,這將加快構筑一條完整的人民幣出境和回流渠道。”丁志杰指出,選擇加快培育香港的債券市場,也是為將來會進行的廣西、云南與東盟之間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做準備。
“甚至包括和中國簽訂過人民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內的機構、個人等,今后都可能會選擇在香港這一國際金融中心市場上購買人民幣債券。”丁志杰說。
丁志杰總結,人民幣的國際化,其實質就是獲得境外認可,最主要的方式是讓境外的居民和機構有獲得人民幣的途徑和投資人民幣的渠道。此番人民幣國債的發行,意味著在港人民幣存款即將有一個十分穩健投資的渠道。
根據財政部昨日的表述,此次將按照市場化原則確定人民幣國債的具體發行條件;人民幣國債將面向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發行。有報道稱,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已被委任為此次發債的結算銀行,香港本地銀行則將成為這批債券的分銷商。
“阻擋熱錢于境外”
但短期內對人民幣國際化抱過高期望,顯然不現實。
“規模并不大,(60億元)只是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的約10%,應該說提升人民幣區域化的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實際意義。”參與此次在港首發國債的一位北京大型券商債券部高層指出,香港的人民幣存量規模并不大,發債之舉眼下更多的是體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喻意。
“目前國內流動性充足,擁有較多融資選擇的中央政府本來無需選擇來港發債。”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王慶昨日評價說,財政部此舉主要是希望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認為,香港如果要啟動人民幣債券二級市場,至少需待發行總量達到幾百億元之后,才能談所謂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
另有學者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強勁復蘇,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在港發債之舉短期內可緩解內地熱錢涌入的壓力。清華大學世界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境外炒家之前投資人民幣渠道不暢,只能采取熱錢的方式進入內地,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可阻擋熱錢于境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