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國資高溢價拿地將推高房價預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國資大舉進入土地市場近日備受關注,分析人士稱,大型國資以高溢價拿地將推高市場的房價預期,由此進一步強化樓市的資產保值功能。
中新社援引上海證券報7月8日報導稱,一周多來,“國進民退”幾乎佔據各大地產媒體首要位置,成為房地產業最受熱議的話題。
近日,北京土地儲備中心發佈訊息,6月,北京土地出讓成交金額達到134億元歷史最高位,成為北京近年來土地成交最多的一個月。相比五個月的土地出讓總和85億元多出近80%。其中,中化集團和中國電子資訊集團兩大國資企業分別以40.6億和19.05億元拿下兩幅土地。到7月6日,保利地產與上海綠地集團兩大國資企業又分別以16.3億元和30.25億元拿下北京大興區兩幅地塊。其中,有登陸A股市場傳聞的綠地集團年內土地新增儲備已經超過3,000畝。
國資凶猛,已經成為2009年奪地潮與2007年市場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區別。“綠地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新晉地王”、“保利可能超過萬科成為中國第一房企”,種種市場判斷不斷傳出。
顯然,目前樓市的基本矛盾是房價與城市居民收入水準嚴重偏離;是供給結構、供給節奏不均衡導致的階段性供不應求;是流動性過剩和通膨預期帶來的投資熱情追高房價。
“國進民退”對這三個基本矛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是國進民退能否有利於穩定價格。一些觀點認為,政府之所以鼓勵國資大舉進入房地產市場,也有另一層深意。就是希望國資掌握多樓市資源,在執行國家房地產調控措施時,更快捷、有效、到位。也就是說,如果國家希望通過多建中低價房的方式平抑房價,那就變得更易操作。
但據了解,多數地王目前已經逼近價格“堰塞湖”。2007年的地王們之所以目前尚有大量未動工,就是拿地價格過高,唯恐上市產品賣不到當時預期的銷售價格。“如果按現在的地價樓板價,很多項目上市後要比目前週邊售價至少上漲30%以上。也許從長期中國城市化進程來看,這種趨勢不可避免,但是短期內,房價要有這種程度的上升,對於政府來說是不小的壓力,也可能引來新一輪調控措施。”專家表示。
樓市的另一個矛盾是供需結構問題。對此,國資進入的好處被多數人認可。比如國資因為資金實力雄厚,供給方面更容易掌握速度。但也有人指出,國資同樣是逐利企業,如果捂地售地對企業來說利益更大,也不排除一些企業並非以開發為目標。而是在其他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進入房地產市場短線淘金。
分析人士稱,如果國資進入有更多短期利益的考慮,那麼這些擁有更多信貸和融資優勢的企業進入樓市,就有與民爭利或依勢獲利的嫌疑。最終,國資便於執行國家調控意圖這一唯一利多,就可能被眾多弊端淹沒。
三是投資熱情畸高。據了解,目前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購房者的投資比例高達四成以上。90%投資者為基於通膨預期下的資產保值目標。大型國資以高溢價拿地顯然會推高市場的房價預期,由此進一步強化樓市的資產保值功能。
(徐志嬌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