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統一財政方可根治歐債危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這次歐債危機是歐元區自1999年運行以來所經歷的最嚴峻考驗。目前對歐元唱衰者不勝其數,歐元區是否真的將一蹶不振呢?

歐元區的根本矛盾在于它并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實體,而是由16個成員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貨幣共同體,每個國家仍保留自己的政治主權、財政獨立性。因為文化語言的壁壘,也沒有真正達成勞動力甚至資本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這些都是潛在的風險和缺陷,在盛世時體現不出來,一旦危機來臨便暴露無遺。

世界上的主權債務危機連綿起伏,此前在拉丁美洲更是司空見慣。債務問題的共同性一是負債過多,二是國家競爭力缺乏。通常的解決方式是債務重組、債務減免,讓債權人承擔一部分損失,同時負債國貨幣急劇貶值以增加出口的競爭力;物價上升以變相削減固定資產,降低負債;削減開支,增加稅收以平衡財政等等。這個過程自然非常痛苦,通常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相比之下,歐債危機的解決方式顯得生硬死板。希臘和愛爾蘭都不被容許債務減免,因為這會導致市場對歐元債務的普遍恐慌,導致其他歐元區國家融資困難甚至債務危機。況且愛爾蘭債務的主要債權人是歐洲金融機構,損失也主要由區域內的銀行和國家承擔。歐元區內部連鎖反應強,國家債務大都是仰賴短期融資,信心非常重要,危機一時蔓延開去便難以收拾。


這就使得解決方法變成以急劇緊縮財政、削減開支、降低赤字為主。這些方式造成通貨緊縮、工資下降、失業率上升、實際債務上升等惡果,使得原本衰退的經濟雪上加霜。

另外,匯率調節這個重要的價格工具在歐債危機上使不上勁,危機國家沒有權力影響匯率的升降。相反,歐元價格對這些危機國家來說太高了,阻止了這些國家的調節,加劇局面的惡化。此時,危機國家只能羨慕冰島沒有加入歐元區,得以自由調節貨幣,開始經濟恢復的進程。

歐元區按照現在的格局注定是不穩定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注定會發生、還將繼續發生下去的。歐元區規定成員國的財政赤字不得超過GDP的3%,債務不得超過GDP的60%。但經濟變數太大,防不勝防,平衡是例外,不平衡是常規。一旦某個成員國發生危機,整個歐元區便會惶惶不可終日。即便現在打破“大歐元區”的概念,按財政狀況分成幾個小區,也難保時間一長,是否會發生新的不平衡。

要真正解決歐元區的穩定問題,不僅要建立貨幣的共同體,還必須要建立財政的共同體,建立一個具有實權的中央財政部門,來統一財政政策,不給成員國太多的財政自由度,同時平衡各成員國的差異,取長補短。甚至可以發行歐元區債券,采取靈活機動的財政政策來緊縮或寬松,減緩經濟周期的影響。換言之,歐元區需要建立一個類似美國的財政部和統一的財政政策,來真正同美國分庭抗禮。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貨幣主義學派鼻祖弗里德曼早在1997年的警告所言,“一個共同的貨幣體,如果沒有經濟和政治上的聯盟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