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移動支付:僅確立近場標準遠遠不夠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4月28日于成都舉辦的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年會上,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證實了移動支付標準之爭的結果。在移動近場支付標準確立之后,始終堅持13 .56M H z標準的中國銀聯看起來像是押對了寶。

但據業內人士分析,在近場支付標準確定之后,短期內會在行業內引起一定的影響,而這并不意味著整個移動支付行業格局的確定。國內的移動支付雖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安全標準等其他行業標準仍需統一,且商業運營模式以及產業鏈共贏機制遠遠還談不上清晰,相應的監管機制也仍待完善。

近場支付標準已確定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興起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移動支付的市場蛋糕也愈加誘人。據市場研究機構G artner分析,2014年全球將會有3.4億人使用手機移動支付。去年全球移動交易額達到320億美元,2014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450億美元。而國內的艾瑞咨詢研究指出,2010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整體規模達到202 .5億元,同比增長31.1%。預計2011年移動支付市場將迎來更加強勁的增長,2012年手機支付交易規模將有望超過1000億元。


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包括銀聯、銀行機構、電信運營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都想分得一杯羹。尤其在行業主導權方面競爭激烈,這其中最突出的表現便是支付標準之爭,國內形成以銀聯主導的13.56M H z的N 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技術和中國移動采用2.4G H z的RF-SIM技術兩大陣營。

移動支付標準之爭的結果在業內人士看來似乎并不驚奇。“這跟我去年預料的結果一樣,移動支付標準的確定早已沒有懸念。”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員侯自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13.56M H z的N FC技術是大部分現有PO S終端機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的標準,并且在國際上廣泛應用,如今將近場支付標準確定為13.56M H z標準是大勢所趨。

電信專家項立剛也表示,因為13.56M H z的N FC技術適合近場支付,相對于穿透性強的2.45G H z技術,賬號安全性要好很多,并且也符合國際潮流。

幾家歡喜幾家憂

近場支付標準的明確,在行業內引起不小的影響。

據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原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分析,技術標準的不統一從整體上制約了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由于技術標準不統一,相關設備之間很難形成較好的互聯互通,而且很容易形成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由于支付標準不明確,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也不敢投資,這顯然很不利于移動支付行業產業的發展壯大。

有 專 家 指 出 , 一 直 以 來 堅 持13.56M H z標準的主導者中國銀聯無疑成為了大贏家,有利于保持其在銀行卡領域的地位,并將上下游企業全部吸納到自建平臺上進行業務應用開發。此外,對于生產近場支付的芯片和刷卡終端的企業也將是利好消息,尤其是PO S終端,東方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國內PO S終端市場有九倍以上的成長空間,未來三年有望保持40%以上高增長。

對于運營商來說,一早就選擇與銀聯進行合作的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顯然是“站對了隊伍”。始終堅持2.4G H z方案的中國移動相對來說受的影響要大些,按照目前的說法:2.4G H z方案僅用于封閉應用環境,不允許進入金融流通領域。一位專家說,在金融流通領域內,中國移動再折騰下去已經沒什么意義了。

易觀國際的分析師張萌認為,一些按照2.4G H z方案進行研發和生產的上下游企業,今后也會涉及技術轉型和側重點的轉移。

不過,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基地總經理王洪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場支付標準的確立,對于中國移動影響并不大。但與此同時他也承認,中國移動今后應將重點轉向13 .56M H z標準,這個標準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2.4G H z方案將漸漸淡化。

移動支付還有太多問題待解決

事實上,關于移動支付還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移動支付領域的標準并沒有完全實現統一。陳靜告訴記者,在近場支付標準之后,移動支付還面臨端口和終端的標準、安全標準等各種各樣的技術標準統一的問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仍未能完全實現。此外,在手機購物中如何保證賬戶安全,仍是多數消費者的擔憂。

另一方面,目前移動支付還沒有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手機支付的產業鏈除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外,電信運營商甚至手機終端和系統制造商都在其中,如何通過合作建立跨部門和跨行業的產業鏈共贏機制仍是擺在移動支付產業面前的關鍵要素,而目前,包括銀聯和運營商在內,暫時都還沒能拿出一個較好的產業鏈共贏的詳細規劃。“目前,國內手機支付的盈利模式還遠遠談不上清晰。”中國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戴任飛說。

張萌說,移動支付如今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仍是一個新興產業,由于產業鏈的復雜性以及合作模式的多樣性,未來競合關系依然是行業發展的主旋律,若只是簡單的利益爭奪,很容易造成內耗,市場蛋糕很難做大。

在日前舉行的移動電子商務年會上,中國銀聯、三大運營商以及銀行機構人士均表示,今后行業的合作應是主流。中國銀聯董事長蘇寧說,發展移動支付必須充分發揮產業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各方面的優勢,形成合力,才能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滿足廣大消費者各種各樣的支付需求。

相關鏈接

關于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就是允許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整個移動支付價值鏈包括移動運營商、支付服務商(如銀行、銀聯等)、應用提供商(公交、校園、公共事業等)、設備提供商(終端廠商、卡供應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統集成商、商家和終端用戶。

移動支付有兩種,一種是近距離支付,即近場支付,另一種是遠程支付。目前國內使用的移動支付方案主要有兩種:基于13.56M H z的非接觸技術N FC (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方案和基于2.4G H z的R F-SIM卡方案。基于13.56M H z的非接觸N FC技術是現有PO S終端機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的標準,是全球手機移動支付領域的事實性標準。該技術屬于近距離支付,在信號傳輸方面屬于低頻范圍,信號識別距離在5-10厘米。2.4G H z的R F-SIM卡方案屬于遠程支付,穿透性比較強,信號識別距離最遠可達10米左右。

目前,移動支付標準已經初步明確,近場支付采用13.56M H z標準,2.4G H z方案僅用于封閉應用環境,不允許進入金融流通領域。

文章標籤



Empty